航空发动机制造是工业体系中的皇冠,且高度敏感,是中国一直渴求的技术。过去,在一般的习惯性表述中,航空发动机与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高度关联。
近些年来,中国加大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力度,中国巨大的航空市场也展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各大航空巨头更有对自身利益的细致考量。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本土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有了较大进展。2016年1月间,GE(通用电气)航空集团中国区工程技术总经理王鹏谈到对所谓“技术封锁”看法。
事实上,在西方巨头尖端技术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放弃偏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要相信,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不存在损人不利己的技术封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其实一切皆可以谈。
GE(通用电气)航空集团中国区工程技术总经理王鹏。
中国做不出发动机不是制造技术问题
GE的发动机有很多零件在中国做。出口限制最严格的是热端部件,就是高压涡轮,高压涡轮的叶片不在中国做,但高压涡轮盘是在中国做的。高压涡轮罩环,GE过去研究过,是可以在中国做的,但最后这个没拿过来,是因为经济性问题,不是出口限制问题。燃烧室不能在中国做,但燃烧室的头部已经在中国做了,发动机从头到尾的机匣都有在中国做的。发动机还有非常多的转子,转子的盘都有在中国做的。
轴承有特殊供应商,这个供应商是否在中国做没有去仔细调查过。发动机有两根轴,一个是高压转子的轴,我们有在中国做的;低压转子的轴没有在中国做,是因为中国现在的技术不行,GE在开发,但是还没有开发出来非常好的合格产品,所以没有在中国做。
还有发动机叶片,GE的高压涡轮叶片不能在中国做,这是出口限制的要求。其他叶片没有在中国做,不是因为出口限制,是因为在中国做得不经济。低压涡轮的叶片,GE合作伙伴已经在中国做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台发动机不能在中国做的东西太有限了。你说中国发动机做不出来是制造技术问题,纯粹是扯淡。这不是问题,即使高压涡轮叶片不在中国做,但高压涡轮打孔技术是GE在中国开发出来的,很多东西中国人是可以做的。
GE帮助中国供应商快速成长
GE这些年帮助中国供应商成长得非常快。第一个成长是由做不出来变成能做得出来,这个花了很长时间,有十几年的时间,把中国供应商培养得能做出来。第二,能做出来,要更加经济,更加有竞争性。也是这个团队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让GE的供应商做得更好。
然后,GE不单纯从加工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两头在外,原材料是进口的,市场是在国外。从国外买原材料,做技术加工,然后出口。这种产业模式是不安全的。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推动原材料本土化,不单纯在中国做机加工,原料也要在中国生产。花了四五年的时间,现在中国的供应商已经培养得差不多了。现在很多锻件在中国做,铸件现在也有一些已经在中国做。
GE又进一步往上游推,上游是高温合金,如果把这些高温合金工厂培养成GE的合格供应商,这条线就串上了,从高温合金的生产,到锻件、铸件的生产,一直到机械加工生产,都在中国。这条产业链就建起来了,就会很稳定。
民营供应商现在出现得多了
现在GE主要的供应商是国有企业,中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企业为主。它们的基础比较好,GE现在大部分的供应商是这样。但是GE在不断开发新的供应商,现在有更多民营公司进来了。过去想找民营的也没有,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营供应商出现得多了,比例在一点点增加。虽然现在非常少,但你可以看到它们的成长。
像做锻件的供应商,就是民营的,做得也很好。你会看到在这些新领域中间逐渐有更多民营供应商进来。再去发展它们的时候,特别强调,你的原材料要有,航空业在加工上跟别的制造业有特别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多的特种工艺。独立的特种工艺能力要建立起来,对民营企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特种工艺需要企业很多年的积累,民营企业如果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技术加工,没有特种工艺,很难活下来,市场上没有这些特种工艺供应商的资源,民营企业就没办法发展起来。
在GE供应链的发展中,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原材料特别重要,独立的特种工艺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民营经济的进入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我们中国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就看是否有机会去做
关于C919这个项目。C919发动机系统的集成、试飞和取证工作都是CFM做的。GE在C919中间有两部分内容,一个是推进系统,是我们做的;另一个是航电,GE跟中航有一个合资公司在做。推进系统主要是CFM在现场做的,从系统级别的设计一直到试飞、取证。目前在C919上做得比ARJ21做得更多了。发动机外短舱的结构设计,是GE在中国的团队去做的。发动机外围管路设计也是中国团队设计的。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OK智能制造”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并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