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北京自贸区助推北京王者归来:北京正式开启超一线城市之路
2020-09-22 16:52:57

壹书生

2014年减量发展后,北京,正在上演一幕城市版王者归来的大戏。

服贸会落地北京,以及北京自贸区的出台,标志着北京正式回归经济舞台,背后暗含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A,北京自贸区的定位高度及未来的想像空间,可能相当于二三个海南自贸港吧。

根据北京自贸区规划方案,北京自贸区将致力于把北京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B,北京正式开启超一线城市建设之路。

北京自贸区加持下,北京将逐渐成为中国唯一的超一线城市。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近日提出了“一极多中心”的新城市概念:“一极指北京,北京在资金、人才总量、500强企业数、独角兽数量、上市公司数量、科教文卫事业均远远超过上海等其它城市,随着“内循环”经济发展,北京的地位愈发突出。”

此时的北京,在减量发展的路上,为什么突然转了180度的弯,转向加速经济发展了呢?在壹书生看来,主要源于下述几个不得已的原因助推。

首先,对外层面,华为、Tiktok等事件之后,美国等国对中国高科技卡脖子之举已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科技产业链需要科技突围,而扮演科技突围手的最佳城市便是北京。因为北京拥有中国最强的人才队伍、最多的独角兽企业、最强的资金量等。详情可见此前的文章《北京自贸区背后:北京的城市定位正在发生一次历史性转变》。

其次,对内层面,南北失衡已渐成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失衡,北方沦陷已愈发明显,此时,只有北京出山,才能挽救失衡危局。

北方的东北,经济沦陷已逐渐将“东北”这个汉字形容词化,标签化。

2019年,北方各省人口基本处于零增长或负增长态势。

山东成为全国人口负增长最多的省份,东北三省、山西也是负增长,而天津和河北是零增长。在北方各省人口全面负增长的背景下,北京也是负增长,不过这是强疏解下的结果,而非市场自发行为。

与北方各省人口全面沦陷相对应的是,2019年北方各省经济全面向下滑。

东北经济已成困难户;

山东经济日益显示疲态:2020年上半年,GDP排名全国第三的山东GDP是33025.8亿元,负增长-0.2%;GDP排名全国第二的江苏是46722.92亿元,正增长0.9%;GDP排名全国第四的浙江是29087亿元,正增长0.5%。

前方的江苏狂奔而去,后面的浙江则挥刀赶来,疲软的山东,正如像山东书记所说的,“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

河北还是那个河北:2014年,央府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当年河北在全国31省市的GDP排名中排名第6位,此后河北的全国排名不升反降,且下降速度极快:2015年下降至第7位,2016-2017年下降至第8位,2018年下降至第9位,2019年直线式下降至第13位。

天津正在东北化:2020年上半年,天津GDP总值为6309.28亿元,同比下降了3.9%,甚至低于2013年上半年的6579.01亿元。也就是说,上半年的天津GDP,还不如七年前的自己。

山西还在资源型经济体转型中继续挣扎着。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北方正在全面沦陷,此时只有北京站出来,才能平衡南北失衡,至少减少南北失衡度。

第三,从京津冀一体化角度来说,北京减肥,天津与河北催机增肥的梦想,并未照进现实。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设想中,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北京疏解产业、人口、资金,天津与河北催机吸进被北京疏解出来的产业、人口、资金,从而拉低京津冀三省市间的经济鸿沟,以更加程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且以此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和振兴北方经济。

然而时至今日,北京是疏解了,但被疏解出的产业、人口和资金等,多数去了南方,而不是天津或河北,由此导致一个不良的后果:北京的疏解,最终反而削弱了京津冀经济实力和加大了南北经济失衡度。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前,京津冀地区人口增速紧跟长三角,远超珠三角,但在2016年北京强行疏解人口和产业之际,京津冀区域人口增速反而呈现断崖式下降。与此同时,河北和天津并未能替代北京作为吸引人口的引擎,相反,2016年后珠三角区域人口暴增。也就是说,北京疏解出来的相关产业和人口,多数去了珠三角,而不是河北和天津。

正因为如此,北京重回经济舞台,也预示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迎来了重大改变。

对外层面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突围需要,对内的平衡南北经济失衡,叠加京津冀一体化内部的思路调整,三重因素助推北京重回经济舞台中央。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