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法令,将航空发动机制造商马达西奇公司国有化。
这意味着,此前中国企业收购的努力,夭折了。
中企为什么想收购马达西奇?
美国为什么竭尽全力阻挠?
1、
正解局曾介绍过乌克兰的军事实力。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一部分军事遗产。
实力之强,排得上世界第三。
最突出的还是军工生产能力。
乌克兰从前苏联继承了全套军事制造体系和35%的产能,能独立生产包括飞机、潜艇、核弹、航母在内的各类尖端军事武器。
乌克兰拥有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南方机械制造厂、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等世界知名军工企业,还有近3600家涉及军工生产的企业。
其中,就包括马达西奇公司。
马达西奇是世界最重要的飞机发动机生产工厂之一,被誉为“动力沙皇”。
其生产的发动机,广泛应用于运输机、民航机与多系列直升机,马达西奇累计生产了几万台不同用途的航空发动机。
马达西奇公司
马达西奇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就用在了安-225运输机上。
安-225是现今最大的军用运输机,载重是美国C-17的两倍。
就是这么一家牛逼的军工巨头,如今发展却陷入了窘境。
虽然乌克兰的军工家底很雄厚,但也禁不住败家。
就拿马达西奇公司来说,每年用于研发新发动机的经费,只有区区1800万美元。
没搞研发,技术上,只能啃老本了。
乌克兰国内经济不行,市场又小,马达西奇的航空发动机无用武之地,只能靠向俄罗斯出口过日子。
2014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因克里米亚闹得不愉快。
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基本中断了俄乌的经贸合作,马达西奇丧失了最后的一个大客户,更是雪上加霜。
马达西奇只剩下两条路:要么破产,要么卖身。
2、
有实力接盘的买家,屈指可数。
放眼全球,只有美国、欧洲、俄罗斯及中国的企业。
美欧看不上,俄罗斯更不会买,只剩下中国买家了。
中国确实是比较合适的买家。
在此之前,中国与乌克兰,在军事上已经有比较深入的合作。
乌克兰经济拮据,靠卖军火赚钱。
中国从乌克兰齐备的军火库里捡了不少好东西。
比如,以2000万美元买来了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还收购了乌克兰的军舰用现代燃气轮机生产技术。
中国L-15“猎鹰”教练机的发动机,就是马达西奇生产的。
别看自乌克兰独立后,马达西奇没能研制出新的航空发动机,完全是在吃前苏联的老本。
但是,航空发动机不愧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门槛实在是太高,马达西奇的技术,对中国还是有用的。
中国若能够顺利收购马达西奇,至少有两点益处:
短期看,能够保障L-15教练机航空发动机的供应。
长期看,能够获得研发制造经验和技术,学以致用,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
对乌克兰来说,出售给中国,至少能够让马达西奇生存下来,还可以借机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经过接触协商,2019年8月26日,中国天骄和中国新威宣布,拿下了马达西奇56%的股份,获得了控股权。
在这一收购等待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批准之际,美国开始动手了。
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独立自主掌握航空发动机技术,想方设法阻挠这一交易。
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以个人名义专门前往乌克兰,试图说服乌克兰政府叫停中国公司对马达西奇的收购。
美国甚至派出了一家有政府背景的私人安全承包商,前往乌克兰与中国企业抢购马达西奇。
2020年8月31日,在美国的干扰下,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正式否决中国投资者对马达西奇的收购。
不让中企收购,马达西奇怎么办?
最近,乌克兰又宣布,100%收购马达西奇的股份,意味着,马达西奇将成为国有企业。
这位收购案画上了句号,也宣布了中国企业出局。
3、
中国企业被踢出局,这事却没有结束。
中国企业收购马达西奇,合规合法。
乌克兰政府以行政命令对马达西奇实施国有化,单方面撕毁合同,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有专家估算,乌克兰至少要赔偿中国企业35亿美元的赔偿金。
为了这35亿美元,乌克兰国内吵了起来。
乌克兰最大的反对派政党“反对派平台——为了生活”对此进行猛烈批评。
更大的负面影响是,乌克兰的行政命令破坏了投资环境,造成了市场恐慌,有可能造成外国投资的流失。
对中国来说,比3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航空发动机短板如何破局?
短时间看,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是可供选择的替代品。
实际上,俄罗斯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的主要供应商。
仅用于轰-6、运-20等大型飞机的D-30KP-2发动机,中国已经从俄罗斯采购了近500台。
长远看,航空发动机的短板,还是要自己破局。
马达西奇事件已经在警示我们: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