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微博截图频频被转发,大意是:博主听说现在寺庙里的捐赠越来越少了,香火大不如前。以前每年一出手捐几十上百万的中小企业主,近两年好多都不见了。他们寺庙里居然正在策划推一个纾困方案。就是对以前曾经捐赠过寺庙的施主,如果企业不幸濒临绝境、那么可以由寺庙把以前的捐赠一次性返还企业,解燃眉之急。
我相信博主所言非虚,中小企业的困境确实到了路人皆知的程度,大概只有“胡不食肉糜”的地主家傻儿子才会全无知晓吧。
中国中小企业走到生死一线的边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可谓艰辛备至。最近一位朋友向我诉苦,他这几年的经历就是中国中小企业处境的缩影。
一家汽配产业的小企业,三四十个员工,前些年生意红火时确实赚了不少钱。有没有当施主,我不知道。赚来的钱主要投入到了生产设备更新升级上的,甲方的要求越来越高,那就得持续投入。两千多万就这么投下去了。
本以为能够过几天岁月静好的好日子,慢慢收回投资,没想到环保风暴一来,麻烦事就多了。具体的不说了,折腾一番后还是留不住,得搬迁。
文件上写“搬迁”两个字是简单的,可是操作起来是困难的。有的问题花钱能解决,有的问题花钱也解决不了。比如说技术骨干流失,你就算是给钱,人家有家有口的也不肯去。
“花钱能解决的都不算问题”也不能说是错的,只不过钱也是个问题。银行贷款?烧香拜佛也搞不定。谈不上故意刁难,银行也不是吃素的,也知道各个行业的风险高低。
你说你有合同有订单,可是明年你的买卖还在不在都不知道了,说那些有什么用呢?你说拿生产设备抵押,人家还看不上。房产倒是银行认的“硬通货”,但是被亲友劝住,好歹还得留条安身立命的退路吧?他愁得不得了,可是我又能说什么呢?只好劝他认清现实,不要硬撑,真不行就歇了吧。
“不要硬撑,真不行就歇了吧”,这几年我对几个民营中小企业的朋友都说过。各有各的“圆满”。
干最大的那家搬到东南亚去了,本土留了一个包装车间,就是用来养老员工的。
还有老东家退休,少东家主动减产,本来忙忙碌碌不照面的人,开启了盘手串、喝普洱、弹古琴的幸福生活。工厂只留了“一口气”,等着被腾笼换鸟了。
最郁闷的是把买卖干没了。过程还挺曲折,甲方是国有上市公司,发给他一张大单,他乐坏了。甲方还很仗义,帮他联系的金融机构给了贷款,他高高兴兴上马新流水线。
正准备放手大干,没想到单子没了。资金链瞬间就断了,告甲方违约只是理论上可行,私底下去勾兑,人家倒是指了条明路——“企业卖了算了”。原来如此,但也只能如此。结果就是他净身出乎,不带走一片云彩。二十年经营,本来挺红火的买卖,就跟了别人姓。
这些还算圆满,人没事,日子还能过。并没有不信邪硬要闯关东搞得灰飞烟灭的,也没有被非法集资、偷税漏税人财两空的,也许那些都是别有用心的谣传,反正身边没有就好。
这些年,中国中小企业不断渡劫:新劳动法一劫;去产能、去杠杆银根收紧,连环劫;环保风暴,又一劫。然后,就是疫情劫了。
有意思的是,疫情的出口红火倒是给很多出口外向型的中小企业续了命。但是,也只是续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出口、消费等指数都在下滑,“疫情景气”还能持续多久呢?
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什么会陷入困境?这是一个禅机。
那位“净身出沪”的前企业主参加了一次活动,专家谆谆教诲“中国民营企业盲目扩张是经营不良的主要原因”,把他气疯了。
平心而论,专家的话也没错,再补充一下“盲目踩刹车”的次要原因就更对了。
中国有很多专家如此天真可爱,憨憨的笑容像极了地主家的傻儿子。你跟他们说中小企业难,他们会和你说互联网坏、房地产坏,等等。充其量也就是目光茫然地来一句“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说过了就算过去了……
中国四十年经济发展,最让人骄傲的是成为世界大工厂。但是,骄傲和中小民营企业无关,他们是血汗工厂、是落后产能、是金融风险、是万恶的资本、是污染源。他们造不出芯片,进不了世界500强,干不翻美国、打不了台湾。他们默默地活过,默默地死去,无人哀悼。
最后讲个故事,江湖传闻“饿了么”当年创业时,上海玉佛寺投资了10万元。我一直以为这是什么神仙段子,近来有个说法较近情理。
说是2009年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后,经济形势很不好。上海玉佛禅寺的方丈觉醒法师主动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提出,出资1000万元成立“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便利。主要是以“贴息贷款”的方式,给大学生一笔启动资金。
“饿了么”是2009年时首批拿到该基金10万块的企业。2016年12月,饿了么赚钱后,向该基金回捐了50万元。
这是一个温暖的好故事,别看人和尚是吃素的,他们可比很多人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