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骂死联想,司马南又一次赢麻了
2021-11-26 08:53:32

作者关不羽

司马南为“锤企业”大业又立新功,这次的目标是联想。

姜还是老的辣,司马南的目标选择堪称精准——联想这个目标够大、创办的时间够长、争议够多,都不需要动什么脑子,车轱辘话再拿出来就行了。司马南的流量生意做得真是棒,投入产出比是杠杠的……

既然是车轱辘话,真没必要一一回应。联想也不值得花多大精力为之辩护。

联想当然有问题,找司马大师公关,共商“爱国事业”的大计,这是智商下限的问题,也是价值观的问题。

联想向来如此,价值观颠三倒四。贩卖情怀时大打民族牌,真要拿点情怀时又打国际牌,连“在商言商”也能拿出来尬吹一番,柳传志问过司马大师允许你“在商言商”吗?

所以,我对联想谈不上多大同情,无论是柳传志还是联想,和司马南一样,都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

但是,围绕着联想的一些陈年争议,确实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既然司马大师又反刍了,那还是捏着鼻子掰扯一下,当是喷点儿除臭剂吧。

只谈一个核心问题:联想的“贸工技”错了吗?耽误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大业?

1

总拿华为和联想比,华为何尝不是“贸工技”

联想特别不招人待见的原因之一,是“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之争。

选择了“贸工技”的柳传志带领联想成为世界第一的PC生产商,走进了世界500强,这有错吗?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没有错。说他错,主要是站在中国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高度出发。站在十万米高空指点江山,当然很爽。可是,地上的每一个坑、每一个坎才是难过的。


现在经常拿来和联想做正反对比的华为,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可是,华为也是贸易起家,而且是很不咋地的贸易。任正非早年卖过减肥药、卖过报警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卖过墓碑。结果,把华为导向科技方向的还是贸易,给一家香港公司做程控交换机代理,然后一路从仿制组装到自主研发干起来的。

英雄不问出身,华为的“贸工技”不丢人。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向民营经济开放的就是贸易和初级加工,中国民营经济就是从“贸”和“工”起步的,没有例外。

华为最终能在“技”上获得成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计划外结果。当年政策规划的科技产业主力可不是华为,而是中兴领衔的国家队,浪潮科技、东方通信等地方队算是第二梯队,编外的华为实现逆袭,是充满戏剧性的名场面。

今天的华为已然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榜样、领军人物,花团锦簇、掌声如雷。可当年也是九死一生走过来的。华为和中兴们展开激烈竞争时,指责华为挖国企墙角、低价战略争夺市场的声音可比司马南们还嘹亮。

好在当时互联网还没那么聒噪,否则那些老黑嘴打压之下,华为多半是被锤死的命。因此,华为的成功,多少是有点侥幸的,实际上也是别无分店的独一份。

华为的路是闯出来的,而不是选出来的。因此,我钦佩任正非的勇气和能力,我也能理解柳传志当年的选择。

现在批评联想抄近道、赚快钱、没理想,确实很容易,马后炮永远是正确的。可是,“技工贸”的理想路线真的那么容易走通吗?我很尊敬倪光南院士的理想主义,但是客观而言,倪光南院士的“技工贸”路线太理想主义了。

学者应该理想主义,而企业家必须面对现实。

和联想、华为辈分相当、起点更高的中国科技企业都走通了吗?中国科技企业造不出芯片、干不过美国,联想可背不起这个锅。

2

联想不咋地,其他企业又如何

众所周知,联想的成功和中科院的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可是,柳传志走出去办了联想之后,中科院就不成活儿了?这不是骂柳传志,而是太捧他了。

中科院的科研成绩隔三差五就拿出来晒,多年来不知道赢得了多少掌声鲜花,不知道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花掉的资源不知道能顶多少个联想创业时的家当。但是,产业转化率呢?

纸面上的数据总是很好看,可是问句实在话:中科院孵化了多少家超越联想、超越华为的高科技企业?

别说理想中的“技工贸”了,就被认为很Low的“贸工技”也成了绝唱。联想之后再无联想,这是中科院的问题,还是联想的问题?

再看看我们科技企业中的国家队表现。

联想买芯不造芯,被人瞧不起,那中兴通讯呢?1985年成立,1986年开始自主研发,1995年销售额突破15亿,1997年深交所上市。起点可比20万元投资起家的联想高得太多了,更不用说当年的华为了。

一路走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什么牌照给什么牌照,要上市就上市,名列国务院圈定的520家重点国企,妥妥的“长子”。


精心呵护发展近四十年,是走通了技工贸,还是走通了贸工技?都没有,走通了房地产。

2017年5月,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T208-0049地块出让,为中兴量身定做的受让条件,中兴到手后十天就开始运作转手,2018年运作结束时,中兴一分钱没掏,净赚50亿元。这在不拿钱当钱的地产圈里,那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这来钱的效率,联想攒机那点微薄的利润比得了吗?

可是,这些钱变成科技能力了吗?高科技中房地产做得最好的,房地产里最高科技的,中兴当之无愧。

“长子”如此,我们还有“王子”。北大清华两大名校的校企,北大方正和清华紫光,这技术背景可不输给中科院,算不上“长子”也算是“王子”。这对名校双生子和联想、中兴、华为是同辈,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成型。

可是,他们已经走到了终点。

2020年北大方正宣布破产重组,紫光集团也没坚持多久,于今年7月9日宣布进入破产重整。“王子”同生共死,令人唏嘘。

“王子”们干了些什么,落到这步田地?都不务正业玩跨界,跨界地产、跨界金融投资。方正集团的“科技企业”早已名不符实,房地产早已名列主要产业板块、营收主力。方正直到破产,还没有解决“缺少核心技术”的软肋。

北大背景大概理工弱了点,那理工男扎堆的清华应该能好点吧?很遗憾,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难兄难弟。

紫光定调打造“芯片帝国”的定调很高,但是真功夫不在技术研发,而是并购扩张的金融投资路线,“灵感”也是房地产里来的。

紫光掌门人赵伟国就曾不无自得地说:“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100万元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元,获利4500倍。”

房地产的钱赚得太上头,一发不可收拾,陷入了投资套现的热钱思路。那边房地产的坑还没跳出来,“芯片热潮”一起,紫光大举并购,冷眼旁观的郭台铭暗讽赵伟国“不过是个炒股票的投资者”——事实证明,还是个炒股票失败的投资者。

随着房地产转凉,两大科技产业“王子”就这么被带走了,留下了一片哀悼和凄凉。

这些年,联想也走过房地产,被讥笑为“贸工技”干成了“贸贸贸”。批评很在理,可是“长子”、“王子”们又好到哪儿去?“技”不如华为,“贸”不如联想,连房地产也能干成“一波流”。这是谁的锅?都是房地产的锅?那华为怎么没跳坑呢?联想跳了,可也没摔死。


“王子”之下还有“私生子”。2003年的“汉芯事件”早已广为人知,大张旗鼓开张,连企业名号都没有叫响就惨淡落幕了,是为“私生子”。各级政府、高校高度重视和扶植,投入了十几亿资金“造芯”,造出了“芯片打磨者”的贴牌笑话。最终不了了之。

“长子”“王子”“私生子”,都是败家子。他们的起点都比联想、华为要高,受到的扶植力度更大,耗费的资源要多得多。但是,“技”不如人,“贸”和“工”也乏善可陈。这又能怪谁呢?

怪联想创业时“国有资产流失”的原罪?和这个子、那个子的龙子龙孙多年来糟蹋掉的资产比起来,孰轻孰重?

联想一点都不可敬,也不可爱,不就是没羞没臊买芯片攒机攒出个世界五百强吗?没技术含量,让人看不起。那好,请各路高科技正规军的龙子龙孙用实力说话,在市场上轻易打败她,夺了她的蛋糕。中科院的大拿们可以出来做个“幻想”、“梦想”“是想非非想”干翻她。

靠司马大师多少年不变车轱辘话的骂骂咧咧骂死她,算什么事呢?

3

回到原点,直面问题

被寄予厚望的还有“养子”。

中芯国际这几年又成了新出笼的香饽饽。中国芯的希望之星,“不可低估”的。之所以说是“养子”,是这家带着台积电血统的公司,创立之初是“外资独资企业”,但大股东已经是大唐电信和几个国企,实质上是国资控股企业。

芯片热以后,中芯国际高光了,“不可低估”了。产能全球第五,牛不牛?可是,平心而论,这个“第五”的含金量确实高估不起来。

2020年,全球的芯片代工市场上,排名第一的台积电拿下了55.6%的份额,中芯国际拿下了4.3%的份额。第一和第五之间差的是整整一个零。营收、利润率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高光的中芯国际,让人看到多少希望?人事纷争不断,内讧不止、人才流失。只能说看好这个“养子”,为时太早。

顺便说一句,中芯国际也是一家成立20年的老公司了,台积电在20年前还没有挤进全球前十。到底是南橘北枳,还是花开一枝?


中国科技产业不是不行,而是瘸腿。互联网的软技术,我们不差。可能是这个行业起步比较干净,没有这个子那个子。但是到了半导体等老牌基础科技领域,确实发展得不行,确实和经济实力不相称。这确实是个问题。

是问题就要直接去面对,而不是怪这怪那骂骂咧咧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先是联想被骂了多年,然后是出口代工企业、互联网产业、房地产……哪个发展起来都要骂——富士康造不出芯片,腾讯淘宝造不出芯片,恒大碧桂园造不出芯片。好像造不出芯片是所有中国企业的原罪。

可是,人家怎么就该造芯片呢?该造芯片的都在干嘛呢?马桶堵了骂厨子,骂多了也觉得没意思了。又骂回了联想,回到原点。

那么,原点是什么?是联想夺走了伟大光荣正确的“技工贸”路线的资源吗?显然不是的。和联想同辈的中国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可不缺资源。

那是缺人才吗?联想又没把中科院院士、北清高材生、台湾同胞都搬回家去吧。人才有啊,用得好用不好、留得住留不住,是谁的问题?

资源投入了,没有产出。人才投进去了,没有产出。该造芯片的造不出芯片,自有造不出的道理,找再多的替罪羊也没用。这就不是钱和人的事,也不是多一点资产少一点资产的事。

还是要回归产业发展的逻辑原点——资产有效利用了吗?营商环境是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经营选择“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是真命题,但中国科技产业发展选择“贸工技”还是“技工贸”,则是伪命题。

科技产业大得很。贸易、投资、加工生产、设计研发都需要,企业各有所长,各选各路,各自负责,谁也不用为谁背锅。市场筛选、整合,最后就是一片科技产业的大海。

邻国日本科技产业一直是国人羡慕的,可也没谁批评软银投资了那么多海外科技企业,也没谁拿孙正义的籍贯、血统问题大做文章,更没谁对软银和外国资本的密切关系高度紧张。日本科技产业不也是好好的吗?

日本没有司马南这路货色上蹿下跳,主流社会不拿喷子当真,企业家能不受干扰地自主经营。这是不是能对我们能有所启示?

总之,联想的“贸工技”有时代背景,也有当时的考量。当时柳传志做出了选择,我觉得无可厚非。搁在今天,我认为还是无可厚非。

司马南之流还广有市场,恰恰证明了当年柳传志对“技工贸”的诸多顾虑,今天还在。如果今天再出现一家华为,司马南还得一门心思锤死人家。

老调子解决不了新问题,更解决不了老问题。唱老调子的司马南,就是老问题。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