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南极远程站记录到了一次罕见的热浪侵袭。
-10.1℃!
别看是零下10摄氏度,这样的气温对于极寒之地的南极大陆来说,恐怕只能用“汗”流浃背来形容了。
跟同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相比,这个气温要高出近40℃!!!
由于地处内陆,这次融化事件应该不会影响南极冰川的稳定性。
但是专家声称,如果这样类似的温度异常发生在南极的夏天,那么就很有可能在几天之内发生融化南极冰川的大事件。
届时,全球遭受到的影响甚至会延续长达数个世纪之久。
异常气候和极端天气,已经不是一次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了。
气候异常正在化身为灰犀牛,准备向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随时发起又一次凶猛的冲击。
俄乌战争爆发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警告说,国际食品和饲料的价格,极有可能会上涨8%到20%,未来极有可能会发生粮食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称,全球粮食安全已经处于险境。
今年,部分国家可能要做好饥荒的准备。
01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全球气候变化,正处于关键的临界点上。
这两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遇”不断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去年,郑州暴雨就像一个预兆,揭示了极端天气将在未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就在国内暴雨灾害发生的同时,2021年德国等西欧国家也遭遇了千年一遇的大洪水,日本热海则因为连日降雨爆发泥石流,导致新干线一度中断。
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去年,美国中西部大旱,而这场大旱,并非仅仅是独立年份之中的偶然事件。
据美国CNN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场最早开始自2002年并延续至今的大旱,是美国西部1200年以来最干旱的时期。
2021年的时候,干旱状况尤为严重。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16世纪后期的大干旱时期。
2022年,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展望和美国干旱数据监测显示,这种干旱趋势不但没有缓解的迹象,其影响范围反倒还有扩大的迹象。
从以下两张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美国干旱区域主要以西部为主。
今年,不仅仅是美国西部的干旱将会比去年更加严重,干旱加重区域还已经从西部蔓延至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东和美国中部。
此外,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自从2000年来,整个美国本土的火灾规模扩大了4倍,频率增加了3倍。
火灾区域原先多集中于美国西部。现在,已经逐渐蔓延至美国中南部地区。
而这些区域,正是美国最为重要的小麦和棉花产区。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地图显示,今年春天,近60%的美国大陆干旱持续的可能性超过50%。
一波棉花和小麦的涨价狂潮,正在暗流涌动中,悄悄酝酿!
粮食危机,真的要来了吗?
02
事实上,有关粮食危机的警告早就已经出现。
这种警告,最先是战争为我们带来的。
俄乌战争爆发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警告说,国际食品和饲料的价格,极有可能会上涨8%到20%,未来极有可能会发生粮食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称,全球粮食安全已经处于险境。
今年,部分国家可能要做好饥荒的准备。
道理很简单,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重要的产地,两国合计占到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9%。
现在的情况是,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已经关闭黑海港口,导致包括小麦等农作物在内的所有出口中断。
乌克兰小麦和世界市场彻底绝缘!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小麦出口也因为制裁受到严重影响。
不仅仅是小麦出口受战争影响,化肥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战争所导致的全球钾肥供给缺口一直无法弥补,价格持续创新高。进入1月份,美国化肥批发明显下降,但目前的零售价格仍是去年的两倍。
化肥巨头雅苒国际集团总裁霍尔斯特对外透露称,当下氨、尿素的产量已经在天然气价格暴涨的影响下削减了45%。
在化肥产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将受到极大影响。
第一以化肥为代表的农资价格将被大幅推高。假如政府不追加补贴,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将会大受打击,并最终影响粮食生产。
第二没有化肥的滋养,单位亩产值下滑,最终粮食总产量也会下降。
03
本来,战争这个黑天鹅就已经让今年的粮食问题够复杂了。现在美国“千年一遇”干旱不断加重,让粮食问题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美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为当今世界第一。
2021年,美国粮食出口总量占世界粮食出口的10%,排名全球第一。
此外,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第一大大豆和玉米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花生、棉花、亚麻、大麦和果蔬和肉类奶制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美国硬红冬小麦的最大产区堪萨斯州西南部分地区一直缺少降水。截至去年12月,该州只有37%的地区表层土水分充足,39%短缺,24%非常短缺。
俄克拉荷马州四分之三的地区和得克萨斯州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同样出现严重干旱,冬小麦作物根部发育不好,作物长势欠佳。
这个时期的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的生长尤为重要,冬小麦的产量很可能会由于降水不足,导致产量下降。
光是缺水也就罢了,灾害天气总是会变本加厉地集中到来。
去年12月15日,美国大平原冬小麦产区出现风暴,给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带来了飓风级的大风,大风带来大面积扬尘,还导致农场基础设施局部受损。
对于美国来说,小麦的产量下滑可能加剧美国的食品通胀,为其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缓解,又增添了几分复杂性。
2022年迄今为止,小麦期货累计涨幅已经超过50%。对于世界来说,小麦产量下滑导致的出口减少可能进一步拉高未来国际小麦期货价格。
澳新银行农业分析主管迈克尔·怀特海表示,小麦价格上涨可能会在6月左右体现出来,因为真正的紧缩将出现在四个月后。
这场愈演愈烈的千年大旱,影响的不仅仅是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价格。
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同样将遭到一记暴击。
美国虽然不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但长期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
去年,由于美国港口拥堵的供应链问题,美国出口锐减。
据USDA统计,由于美国新棉收获和加工严重推迟,再加上物流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截止到12月底美棉装运量同比减少了45%。
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减少70%,对越南出口减少50%。
而干旱将进一步为棉花的生产供应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8日,美国棉花产区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占比62%,上周53%,去年同期41%。
西方新冠疫情结束,消费复苏的前提下,供应紧缺将抬高棉花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
一直以来,中国的棉花消耗就占全球消耗的1/3以上,而且不同于印度,中国的产量并不能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需要进口补充国内需求缺口。
因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棉花进口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4。
如果中国的棉花进口缺口不能及时填补,或者不能像往常那样便宜供应,那国内的纺织产业将受到影响,对于个人而言,服装制造成本的上升势必将拉高居民服装消费的开支。
中国制造廉价服装的神话,很可能将不复往日。
04
环球同此凉热。
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最在意的问题,自然是中国的粮食安全会不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决策层在两会期间提出: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月5号,在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总量是充裕的,人均粮食占有量483公斤,比去年的474公斤增加了9公斤。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
部长的每一句话,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
事实上,在粮食安全上,中国确实把未雨绸缪做到了前面。
从2015年至今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微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从玉米等主要粮食的库存量来看,中国达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
美国农业部的推算数据显示,从中国在2022年上半年(粮食年度,期末值)全球库存量中的占比来看,玉米达到69%,大米达到60%,小麦达到51%,均在过去10年里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
日经新闻报道称,在过去五年中,中国从美国、巴西和其它供应国大举采购,大豆、玉米和小麦进口量猛增了2-12倍。牛肉、猪肉、乳制品和水果的进口量增长了2-5倍。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不包括饮料)的支出为981亿美元,是十年前的4.6倍。
由于我们持续大量存储粮食,中国已经提前做足了准备去应对世界的任何意外。
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越来越体系化、具体化了。
至于棉花,世界主要港口的拥堵已经改变了国内棉花需求的预期,而新疆棉由于向外流动性的限制,恰好能够填补世界棉花产量波动所导致的国内需求空白。
无论是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还是战争、通胀等不确定性的增加,都预示了当下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多事之秋。
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考验信念的时代。
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保持乐观,努力生活,终能迎来明天的曙光。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初心,方能屹立于历史潮流的激荡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