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第215天 | 有人跑路出国,但更多人选择为国而战
2022-09-26 11:15:13

  9月21日,俄罗斯发表电视讲话,动员30万预备役参战。

  这次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全球第二军事强国的外衣已经被扒下,常规武器作战的情况下,表现的拉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信息、情报、装备上与北约的差距不言而喻。

  所以,不少俄罗斯人选择了跑路。

  有不少俄罗斯人选择「润」去芬兰,但网络上被「乌贼」们热炒的芬兰边境线上排起35公里的长龙纯属谣言,芬兰边境警卫队国际事务部门负责人皮特卡尼蒂周五在推特上说,9月22日,6400多名俄罗斯人通过陆路进入芬兰,这个数字也就比平时的流量多了上千人。

  6400人,不知道怎么才能排起35公里的长队?182人排一公里?5米多一个人?

  但毋庸置疑,的确很多俄罗斯人不想参战,动员令发布后,当天就有不少人搞了反战游行,而根据Google数据,俄罗斯当地搜寻「如何离开俄罗斯」的数据被暴增百倍,甚至出现了一个新的热门话题「怎么把手弄断」;

  由于想「润」的人比较多,动员令第二天,造成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的网站也频繁宕机,莫斯科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堡和亚美尼亚城市叶里温,及格鲁吉亚首都提比里斯未来几天的直飞航班票价提升;

  现在乌贼们的假消息太多了,我问了下,情况是第一天润的人比较多多数都是大城市的中产。

  但第二天情况就稳定了下来,能「润」的也就那么多人,现在莫斯科物价稳定,卢布也没有大跌,依然是1人民币兑换8卢布。

  大约有有近七、八万符合参军年龄的俄罗斯人离开了莫斯科,不过要知道莫斯科总人口1415万人,而这座城市年轻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至少有300万人以上,跑掉2%-3%的人非常正常。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不关注自己民族命运的人,相反,要是一个人都不「润」,那才很奇怪。

  有不少俄罗斯人确实润了,但更多的俄罗斯人选择留下来,为国而战。

  据9月22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主要组织和动员局发言人海军少将齐姆林斯基周三表示,在部分动员的第一天,人们报名踊跃,许多人自动自发来到军事登记和入伍办公室,在第一天有一万多名公民就已经自行抵达军事处报名。

  以下为俄罗斯网站发布的部分征兵处第一天新兵入伍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20926110812.png

微信图片_20220926110815.png

微信图片_20220926110817.png

微信图片_20220926110820.png

微信图片_20220926110823.png

  看到一边是部分人想方设法的逃避兵役,一边是朝气蓬勃的俄罗斯人踊跃入伍,我的心情很复杂,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到了80年前的一幕。

  当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苏联红军在柏林干了不少暴行,有名德国妇女愤怒的质问道:你们不是号称正义的红军吗?

  一名苏军战士回答道:

  你说的那些有信仰的战士我认识,他们已经永远长眠在了斯大林格勒。

  二战之后40年,苏联走向崩溃,一个原因是赫鲁晓夫愚蠢的清算了斯大林,第二个就是在于卫国战争期间最勇敢最有信念的红军战士已经全部冲锋在前战死了。

  接着这个想法的第二点,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如果统帅不能下定决心,死的只能是自己的士兵。

  俄乌冲突的根源,对于俄罗斯来说,是美国背信弃义,不断的压榨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北约持续东扩,在乌克兰数度策划颜色革命,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且事实上早就在俄乌边境煽风点火。

  俄罗斯即使在2022年2月份不出兵,未来迟早也要打,但如果再拖,可能就会完全被北约包围兵临城下。

  对俄罗斯来说,这场战争当然是正义的。

  但是战争打了到现在快半年,这种正义性已经开始了褪色,从俄罗斯目前的举动来看,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公开支持他搞的公投行为,因为所有的国家都会多少存在分裂势力,谁要支持的话,以后你做初一,他就会做十五。

  其实普京也知道这样搞公投是下下策,在战争的初期,想的是在卢顿成立共和国,乌克兰扶植亲俄政府,让乌克兰成为和北约的缓冲地带。

  但是到今天为什么要搞公投?

  就是因为俄罗斯首鼠两端优柔寡断,从一开始就没有拿出战争的决心和意志,在2月份的时候策划特别军事行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居然没有做出如果失败后相对的预案,导致了后续的仓皇失措。

  伴随基辅的撤军,俄罗斯一直没有对乌克兰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打击和轰炸,看上去完全不像一场正儿八经的战争。

  我是非常讨厌所谓的大棋论和所谓的普京心慈手软的说法,甚至有人说普京是故意打不赢要收割欧洲。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普京就是俄罗斯的罪人,为了所谓的大棋局去牺牲俄罗斯士兵的生命,去拉崩俄罗斯的士气,去降低俄罗斯的威信。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会蠢到故意把能打赢的战争打不好,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最珍贵的就是士气民心。

  一切的根源在于两点。

  第一就在于普京优柔寡断,要知道战争一开启,就没有回头的余地,却始终想着和美西方集团媾和,没有拿出坚定的战斗意志;

  第二在于俄罗斯各派系矛盾重重,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打来打去这么久了都没想清楚自己要干嘛,皇俄派和亲西方派争斗不休;

  最终战争就搞成了这样........对此,普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另外一个方面,俄乌冲突到了今天,基本上已经快终局了。

  目前的4个州,卢甘斯克俄罗斯占据了99%;

  顿涅斯克占据了58%;

  扎波罗热占据了72%;

  赫尔松占据了91%;

  这四个州的公投尽管为全球各国所不承认,但在俄罗斯进行了部分动员和再度核威慑之后,乌克兰几乎已经没有可能性翻盘了,势必成为美国的弃子,在未来乌东将依然维持长期的低烈度战争,俄罗斯占据这些地区会成为既成事实,普京拿到这些成果勉强可以给国内进行交代。

  对于美国来说,从战争的一开始,就在想办法控制烈度,它才是真正想策划持久战的幕后导演,一面持续给乌克兰提供武器,避免乌克兰失败导致战争打不下去;一面又控制武器的强度与射程,避免战争扩大化俄罗斯下狠手后自己没办法收场;

  所以,到现在俄罗斯的国际威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至少5到10年和欧洲无法和解,以后乌东持续保持紧张状态,成为欧洲的动荡之源,美国已经是收获满满,基本目标已经达成,甚至是超预期达成。

  至于俄罗斯来说,能不能守住乌东4州,其实一直以来在于俄罗斯自己有没有坚定的意志与决心想打赢这场战争。

  美国也许很强大,但也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强大。

  美国从来不敢打没有完全胜算的战役,军事上的上限,也就是阿富汗和伊拉克。

  海湾战争期间,从1990年开始算,美国海军当时一共16艘航母,出动了8艘,在战斗机方面,集结在伊拉克附近的美国空军战斗机、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以及各种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机等等的数量超过了1300架,如果加上联军中其他国家的战斗机,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700架左右。

  地面力量方面,开战之时联军集结了1650辆主战坦克以及超过2000辆装甲车和1500架各型直升机,地面的主力部队为美军第1、第3装甲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第1骑兵师,美国集结的联军总兵力为69万人,其中美国自己投入的兵力为54万人。

  也就是说,仅仅打一个4000万人口的伊拉克,美国动用了8个航母编队,1700架战机,54万地面部队。

  美国是要么不打,一打就绝不允许失败,因为国际资本信赖美国,看重的就是它的军事实力。

  而美国在2019年时智库的预测,是需要出动至少140万兵力的地面部队,才可以控制具备一定工业基础、165万平方公里土地,8000万人口的伊朗。

  所以,伊拉克是美国的上限,伊朗是美国的极限。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限制了乌克兰导弹系统的射程,并不是美国不想搞大,而是以免打到俄罗斯本土,把俄罗斯真的打急眼了,把战争潜力激发出来,到时候美国完全控制不了局面。

  可以说,目前来说,战争的烈度,完全在美国的掌握之中。

  只能说到现在为止,普京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执剑人,俄乌战争爆发的半年时间,普京谈核威慑至少谈了6次,谈到现在,不仅美国不相信,估计连普京自己都不相信了。

  只有在这一次,都开始搞公投和部分总动员了,也许美国才开始勉强相信了。

  而我记得在50多年前,周恩来告诉美国:如果越过17度线,中国必参战。

  就这一句话,美国在越南的泥潭里面打滚了近20年,不仅国内的反战运动风起云涌,而且金融体系都崩溃了,但硬是没敢越过红线一次。

  因为美国知道中国的战斗意志、决心和勇气。

  还是那句话,俄罗斯不可能打不过乌克兰,如果说最后打不赢,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自己没有想清楚,普京既要,也要,还要......

  看到俄军现在表现如此拉跨,被北约逼到了家门口,国内还被渗透得一塌糊涂,动员令刚下达就一批「俄罗斯反战人士」活跃了起来,当天就逮捕了数钱人......可依然还有如此众多的俄罗斯青年勇敢的选择了走上战场,希望普京不要辜负了这批有信仰的人。

  我当然希望俄罗斯赢,但是只希望俄罗斯不要做猪队友。

  最后,对在这些危难关头走向战场的勇敢的年青人致敬,事实上,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在80多年前,俄罗斯就已经不复存在,今天的俄罗斯也迟早会被人肢解,被北约吃干抹净。

  乌贼们经常叫嚣一句话:你们今天叫得凶,到时候真打仗了有人敢上吗?

  历史不是已经给我们答案了吗?

  在180年前到80多年前,中国别说是全球工业霸主,别说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别说有什么两弹一星和航母,可面对强敌,别说坦克,连汽车轮胎都做不出来,中国的年青人们连钢枪都没有,但却毅然选择走上了战场,去面对敌人的钢铁洪流。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更何况是今天呢?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