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鹏伟/林劼/华夏/张志强
核心观点:
行业发展:新能源并网提速,长时储能建设大势所趋。政策鼓励和技术进步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而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叠加其出力的不稳定性,推升储能市场需求, 电力系统的储能应用存在多种时间尺度需求,长时储能(一般指4h以上)成为储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电力系统中具备多种优势;整体来看,长时储能具备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替代传统发电方式的潜力,可以为电网提供充足的灵活性资源,可有效降低电网运行成 本,具备更强的峰谷套利和市场盈利潜力。
1、长时储能需求迫在眉睫
1.1、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催生多时间尺度储能需求
政策鼓励和技术进步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在技术不断推动成本下降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 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54.88GW,累计光伏装机超305GW;2021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47.5GW,累计风电装机 约330GW。其中,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过1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
1.2、长时储能具备多种优势
长时储能具备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替代传统发电方式的潜力:目前我国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中,在新能源发电侧的装机规模最大,2020年已超过580MW,其中主要以4小时以内的短时储能 为主。由于风电、光伏发电的高出力时刻与用户需求高峰时段并不严格对应,而短时储能不具备数小时乃至数天的发电消纳能力,影响 电力系统的稳定。目前,“可再生能源+长时储能”成为消纳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火电厂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例如: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集团投资的 公用事业公司NV Energy从Primergy收购了两个光伏加储能项目,分别为250MW光伏电站+200MW的4小时储能电站以及一个350MW 光伏电站+280MW的4小时储能电站,用于取代一座即将退役的522MW燃煤电厂为居民继续供电。
2、长时储能应用现状
2.1、长时储能的定义标准选择
长时储能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针对储能持续时长定义尚未统一: 2021年,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发布的《长时储能简报》认为长时储能是持续放电时间不低于4小时的储能技术,而美 国能源部在支持长时储能的相关报告中将其定义为额定功率下至少连续运行(放电)10小时的储能系统。 此外,也有学者和业界机构将其定义为可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
2.2、海外:长时储能市场火热,未来前景可期
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国政府已经开始加码对长时储能的政策支持,全球长时储能市场火热:美国能源部从2018年起就不断地投入资金,支持长时储能的技术研发,其目标是在2030年把储能成本降低到5美分/度电以内;加州作 为长时储能最活跃地区之一,在2020年就发出了标书采购50MW/4GWh的8小时长时储能系统,在2022年到2023年预算中计划提供3.8 亿美元进一步支持长时储能部署。英国政府也为24个不同技术类型的长时储能技术提供了6800万英镑的竞争性融资资金支持,并于2021年初启动了总投资1亿美元的长时 储能示范竞赛;欧洲投资银行管理的欧盟创新基金项目发展援助(PDA)从15个被定义为大规模清洁能源项目中选择了重力储能和热储两 个长时储能项目进行支持,每个项目投资超过750万欧元。
2.3、国内:政策支持下确立长期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长时储能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针对新能源消纳和系统调峰问题,我国将推动大容量、中长时 间尺度储能技术示范,同时部署了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熔盐储热、氢储能等多种类别长时储能技术的研发攻 关。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国家的重点研发计划》提出为代表各种长时间储能多种储能技术提供了研发的资金支持,重点包括 超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3项:1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新一代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宽液体温域高温熔盐储热技术;中长时间尺 度储能技术4项:低成本长寿命锰基储能锂离子电池、有机储能电池、水系金属离子储能电池、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3、长时储能技术一览
3.1、抽水蓄能:技术成熟,政策加码
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且装机规模最大的长时储能技术,通过上下水库的落差实现势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主要优点体现在储能容量大、技术成熟、运行效率高、运行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方面,但其对地理资源条件要求高 、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抽水蓄能电站储能一般时长为4-10小时,单机容量在30-40万千瓦,充分满足长时储能需求。例如,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其总装机达360万千瓦,12台机组满发利用小时数为10.8小时。
3.2、压缩空气储能:规模化提速,脉冲式发展
压缩空气储能主要通过空气的内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实现储能: 主要优点体现在储能容量大、储能周期长、系统效率高、运行寿命长、投资相对较小等方面。 我国于2005才开始研究压缩空气储能,历经十余年建设规模已实现从千瓦级到百兆瓦级的重大跨越,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 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将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作为“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之一。
3.3、熔盐储能:配套多元化展开,商业化方兴未艾
熔盐储能通过加热熔盐实现对热能的存储,在供电时利用高温熔盐换热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发电:熔融盐是无机盐的熔融态液体,在高温下熔化后形成离子溶体,一般具有储热密度大、放热工况稳定、价格低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一 般采用槽式、塔式、线性菲涅尔式和碟式四种方式聚光并加热工质,实现光能到热能的转化。熔盐热储的储热功率可以达到百兆瓦级别 ,并实现单日十小时以上的储热能力,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中广核德令哈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光伏160万千瓦、光 热熔盐储能40万千瓦,储能配比率25%、储能时长6小时。在新疆哈密建成的50 MW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采用熔盐储热可实现12小时 连续发电,充分具备长时储能应用潜力。
3.4、全钒液流电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
全钒液流电池主要通过钒离子价态的变化实现电能储存和释放:其电解液为水溶液故安全性更高、可扩展性强,反应过程只涉及钒离子价态的变化,电解液可以循环再生,循环次数高可达15000次以 上,寿命可长达20年,同时我国钒储量及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发展钒电池所需资源自主可控。 其缺点主要体现在初装成本较高、能量密度和转换效率低于锂电池,可以通过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升关键材料的有效使用面积、降 低材料成本等方式解决电堆成本问题。
3.5、重力储能:积极探索
按照重力储能实施地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建筑储能、海洋储能、山地储能、矿井储能等:储能塔结构由Energy Vault公司提出,主要通过起重机将混凝土块堆叠成塔型结构实现储能和释能;海下储能由德国研究人员提出,利 用海水静压差通过水泵-水轮机实现,实现对海洋空间的有效利用。活塞水泵由Gravity Power等公司提出,利用活塞的重力势能在密封通道内形成水压实现储能,适合城市中小功率储能。利用山体落差的斜坡机车和斜坡缆车储能主要通过缆绳吊起/吊落重物实现,相对塔式储能结构更稳定。地下竖井储能主要通过重复吊起和放下钻机实现充放电,可以更有效利用废弃矿井资源。
3.6、氢储能:远景方案,未来可期
储氢方面,车载储氢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大容量储氢产业方兴未艾:现有储氢技术中,高压气态储氢技术较为成熟,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京城股份、亚普股份、中材科技、国富氢能 等公司均在储氢瓶方面均有布局,相关技术已用于氢能源汽车产业。由于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中储氢密度低,针对氢能发电场景下的大规模储氢需求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预计随着液氢、固氢存储技术 突破,大容量发电用储氢能力有望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