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克文
日本2月7号发生了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他们的MRJ客机项目正式宣布失败了。
日本人搞MRJ许多年了,花了他们十几年时间,共投入500多亿人民币,这个MRJ还算不上什么特别难搞的项目,相当于我们中国的ARJ-21,是载客量不足百人的支线客机,有人拿MRJ跟C919比,那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从制造难度上来说,完全没有可比性。
中国的ARJ-21在2016年6月就完成了首航,到现在已经交付了100架,开通了316条航线,已载客600万人次,而日本人的MRJ搞了十多年了,原本预计2013年交付的产品,搞到现在宣布搞黄了,说明日本的航空业已经全面被中国甩开。
日本人搞不定MRJ的原因很简单,美国不同意,故意给他们挖坑,把日本人折磨得痛苦不堪,最后把牌往桌上一摊,说不玩了,临走前还不敢掀桌子。
日本人在航空业是有一些东西的,他们给波音787能提供35%的零部件,777由三菱、川崎、富士重工提供了20%的零部件。
日本挺擅长民用航空燃烧室、叶片、高端碳纤维这些核心部件的生产,但日本缺发动机叶片材料、机体材料、航电、液压系统、飞控系统、风洞试验等等,很多东西要找美国要,必须美国点头才能要到。
为什么要美国点头呢?像风洞试验这种东西,我在以前的文章介绍过,日本因为二战失败,美国不让日本搞风洞,担心日本研发先进战机用,只让买美国的先进飞机,这事就被卡脖子了,到现在脖子还被掐得死死的。
美国不点头,很多关键东西大家也不敢卖给日本。
一位在三菱重工工作的中国工程师说,MRJ项目真的被美国人搞得烦死了,总是吊着三菱的胃口又不给东西,不断地给三菱穿小鞋,烦不胜烦,日本人挣扎了十几年,只能从了。
日本当年经济全盛时期,半导体也是这样被美国搞死的,美国将日本先胖揍一顿,打服了再把日本半导体产业割下好大一块,分配给了韩国,以防止日本坐大,才有了今天韩国半导体的发展。
美国对日本的底线是搞医疗光学消费品什么的可以,但涉及到国本的顶尖科技,往前跨过红线就揍你。
但这招对中国没用,中国有主权,所以中国可以将ARJ-21和C919搞出来。
我曾提到过,搞大飞机的利润还没搞化妆品的多,但这玩意关乎国运,产业链极长,能带来1:12的上下游就业比,核心技术衍射到相关产业,还能达到1:15的效应,加速新材料、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的进步。
搞大飞机我们就有70个学科的几十万人参与,才搞定大飞机的几百万个零件,而航母的8亿个零件,汽车上面的一万多个零件,上下游能带动大量国人进入高薪阶层。
但这些产业,只能民族工业来搞,不能搞“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别人只会给你过时的二流货,你拿不到好东西,自己还造不出来,无法解决就业,关键时刻还被人拿枪顶着脑袋。
举个例子,东莞和佛山有不少模具工厂,需要使用先进的机床,从德国日本买过来的机床,都是被实时定位监控的,只准日常使用,不能随便拆,不能移动,一旦移动机床马上不能使用,只有经过德国日本生产商允许,才可以移动机床。
汽车行业也一样,合资汽车公司只拿市场,绝不教中国人技术,几十年来,还有各种专利保护,制造人为门槛不允许我们触碰核心领域。
他们这么谨慎小心,就是怕我们将先进的技术学过去,砸了他们的饭碗。
但中国国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稠密,只能自己老老实实去搞这些高端科技,要不然这么多人口吃啥喝啥,大学毕业了总得有产业接收吧?要不然大家是像印度农民那样继续地里刨食?还是像南美各国那样贩毒杀人?
所以得铆足劲从零开始搞工业,一直拿下各大分类的顶尖技术。
民族工业因为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了两百年左右,一路受尽了委屈,技术差、工资低、产品丑,搞出来的东西被各种人花式嘲笑。
在1990到2010年这二十年,我们各产业常常造出一些被称为“工业垃圾”的产品,全靠堆配置降价格搞山寨维持生存,企业赚到一点点钱,就要投入再生产,换掉原来的机器,买更好的生产线,建更大的厂房,挖国外的核心技术人员,普通工人工资就一直上不去,搞得从工厂老板到产业工人到用户都自我怀疑,不知道中国工业何时是个头。
像比亚迪以前大卖的F3,只能从模仿花冠起步,常常被讥笑“开起来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但这没办法,山寨是快速进步的最好途径,日本汽车模仿美国,韩国汽车模仿日本都是这么过来的,比亚迪工程师除了低下头忍受,一点一点进步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有意思的是,我已经去过好多大公司参观,许多大外企的中国员工衣冠楚楚唇红齿白,大都毕业于国内顶级大学,拿着十分优越的薪水,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比亚迪的员工们跟他们一比,看起来略有些土憨、笨拙,学历没那么高薪水也没那么丰厚,但决定国家工业命运的反而是这帮人。
这就是取术还是取道的问题,术再强,道不对,做得再好也就是个买办;术再弱,道对了,慢慢积累,几十年后成就远超寻常人,能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中坚栋梁。
与我许多一起创业的人,就有好多术强道弱的,有的擅长直通车,有的擅长私域运营,都是爆发力强,前期发展飙得不行,但道上做错选择,常常半年就遇到瓶颈,或者后面要栽一个天大的跟头,有部分没把控好的,甚至毁了前程,把自己送进去吃了牢饭。
中国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道不能错,要扎扎实实走自主化,努力发展民族产业。
就是到了今天,比亚迪已经开始大杀四方的2023年,网上许多人,还在嘲笑比亚迪员工的收入远低于特斯拉,却总是忽略了比亚迪处于急速扩张期,需要将赚来的钱投入再生产。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通常是从低端走向中高端,而一个发达国家的工业根本无法承受低端的成本利润,特斯拉从一开始是以发达国家的面目示人,所以他一开始搞的就是高端的东西,把特斯拉卖得很贵很贵。
从低端起家的比亚迪单车利润非常低,他需要把赚来的钱不断地投入到我国各地的工厂,生产线,以及人员培训当中,这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只有当比亚迪完成了这一时期原始积累并走向中高端,提高单车利润之后,才有可能腾出手提高员工待遇。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全国各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是他们对民众贡献的第一步,这样的公司完成了产业布局,提高了品牌形象,能卖出中高端产品之后,就可以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多的高薪岗位。
跟特斯拉、丰田、大众提供的在华高薪岗位不同,一个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永远不会让发展中国家的人员,参与到最核心的建设,而且往往发达国家公司提供的岗位数量是有限的,现在过于强调特斯拉的员工收入高于比亚迪,其实有一种1990年代去外企上班的那种优越感,是少数得益人对普通平民的炫耀。
普通平民不应当去跟这些外企的获益者寻找共情,更应该关注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企业每多往前走一步,能够给普通平民提供的高薪岗位越多,才能惠及到普罗大众。
现在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已经快完成产业布局,大概只要再过3到5年就可以释放出他们的利润空间,给更多的国民,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高薪收入,这才是一个国家健康的,良性的发展方法。
有些人充满了短视,只想着去跟着发达国家喝口汤,却没有想过自力更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中国目前将光伏、电动车、大飞机、航母这些上下游链条长的产业,正一个一个吃下来,长沙、襄阳、武汉、宜宾、合肥、重庆好多年轻人的就业就有出路了。
如果没有民族工业,那就只有上海深圳的写字楼里,为外国人打工的高级知识分子,穿得大方得体,出入各种西餐厅,偶尔给上述城市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炫耀一下他们的洋气生活。
MRJ客机项目的失败,意味着日本在这条产业链上的拓展已经结束,现在日本就遇到了天花板上不去,旧有产业又被中国吞食挤压的严峻局面。
等中国汽车在国内市场彻底稳住大局,就要追杀日本汽车到国际市场,到时日本汽车就会发生雪崩般退缩,日本人的人均收入也会大大萎缩。
到那时候,日本人就会更清楚地知道,主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