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国,无人不山寨?先山寨、后自主。到达无人区者,方可贵为师傅或霸主。从新一轮技术周期看,中国已基本完成山寨阶段,从技术仿制抄袭转向了创新研发。
1/技术抄袭者的姿态很美!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一个外国工程师跪在地上,对一辆中国品牌汽车研究、测量起来。由衷地感觉这个外国人的姿态很美!他跪在地上工作,是一种很高贵的虚心。终于轮到外国抄袭中国了,这种感觉不是鄙视,而是感动。
车展上,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排队围观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国产汽车品牌。知名汽车媒体人吴佩被感动的哭了,他说他刚入行的时候,去巴黎车展,去法兰克福车展,全球媒体对大众、宝马这样的车企都有一种朝拜的感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被朝拜的感觉竟然这么快地发生在中国。不少国外汽车人表示,他们来中国是来看中国汽车技术的。他们认为中国有不仅有出色的电能技术、智能技术,还有好的设计、好的供应链、好的市场。当下欧美传统车企普遍认为,中国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纽约时报》报道,大众汽车集团包下了两架专机,董事长兼CEO和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带领大众、奥迪、保时捷品牌的董事会成员,直接从德国送至上海,让一众高管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和新能源车技术领域的更新换代。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出口了新能源汽车67.9万辆,同比增长120%。
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一场属于中国汽车故事刚刚开幕。
2/中国制造,在屈辱和谩骂中成长
按照美国的设想,就是把中国永远定在产业链最低端,让中国人长期从事劳动密集产业。而聪慧的中国人在完成原始资金积累之后,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倾力搞研发。美国最恨中国搞研发,这也是与中国脱钩,打击中国科技企业的最根本原因。
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行业,科学技术永远是法宝。上个世纪70年代,因为日本半导体技术领先,美国以技术间谍为理由抓捕了日本四个企业高管。2019年,美国在加拿大扣押孟晚舟,实质上是因为华为通讯技术超越了思科,美国怀恨在心。
很多中国人埋怨,中国的技术成果大多是1---N的突破,缺乏0—1的突破。事实上,在实现1---N的突破上,中国代价的付出无限大、也无限艰辛。中国制造有今天,非常来之不易,一部酸楚的工业血泪史。比亚迪20周年会上,面对员工,王传福哭了,他哭的很伤心,一手拿眼镜,一手用袖子擦眼泪。王传福说,公司穷,留不住人才。没能很好地给员工加薪,核心技术人员被人家挖走了。
多年之前,任正非得了抑郁证,常在梦里哭醒。他说如果5G研发再不成功,他就从楼上跳下去。华为、高铁、比亚迪都饱受“抄袭者”的屈辱和谩骂。2011年,中国高铁创造了时速486千米的惊人记录。此后,中国高铁被日本《产经新闻》及欧美媒体长时间谩骂为抄袭者,指责中国剽窃日本新干线技术。事实上,抄袭技术是个伪命题,真的核心技术无法获得,只有通过人才引进和技术引进,把人才变成自己的人,把技术变得自己的技术。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中国高铁技术通过联合设计、联合制造的路径,在获得核心技术基础上进行自主超越,单纯的技术抄袭是做不到世界领先水平的。
2004年,我国铁道部拿出了140列动车组巨大的市场诱饵来进行全球招标,外方企业中标的条件必须和中方企业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在中国制造。中方为了拿到技术,外方为了拿到订单,中方与川崎重工、庞巴迪、西门子、阿尔斯通四家巨头上演了惊心动魄的谈判拉锯剧情。为了让川崎重工转让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双方曾连续谈判三天三夜,直到后来翻译人员过度疲劳,坐在椅子上昏睡过去,才暂时中断。这次招标我国成了战略买家,终于用市场换来了技术。
我国在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吃透、消化国外“黑箱技术”。然后在基础技术上实现N次创新。从2004年算起,历经7年,2011年中国研发制造的列车CRH380系列,整车国产化率达到85%,当时被公认为世界最先进的列车。
3/工业强国,谁人不山寨?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传承与文化传承基本类似,包涵原创发明和模仿创新两种元素,后者往往被指责为抄袭者。在国际视野里,中国是山寨大国,中国制造就抄袭大王。这一点中国企业家并不避讳,王传福说,为了学习造汽车,他亲手拆了50辆二手汽车。当年的王总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寨王者”。
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业强国崛起,都是先山寨,后自主创新。200年前,英国连纺织机都列为高科技产品,对欧美国家进行技术封锁。德国抄袭了英国很多黑科技。都知道二战后的美国对德国技术和英国技术大肆抄袭,妥妥的一个世界抄袭大王。
后来,日本制造也因疯狂抄袭美国而崛起。到了21世纪,中国开始整合各国技术资源,绝对的集世界技术之大成。人类工业史上,技术革命很可怕。德国人发明了汽车、日本人发明了动力电池、美国人发明了光伏太阳能。今天中国人却牢牢地主导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光伏产业链。
山寨后的中国,成功走向了超越与自我超越。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工业竟然成了全球学习标杆和技术输出者。相信在更多领域,中国正在完成了从仿制抄袭、自主创新到技术输出的华丽转身。在制造界看来,低端技术抄袭是仿制,尖端技术抄袭是攻克。
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自主超越,这样的成果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看看当下的中国已进入后山寨时代,已有相当多的产业在山寨之后,到达了行业天花板,攻入了行业无人区,他们正在由抄袭者渐渐成为中国大师傅。
4/山寨后的中国,谁攻入了无人区?
(1)超级高铁,没有竞争对手
我总是想起外国人那就话,“来上海车展,是来看中国汽车技术的”。这段时间盘点了一下,除了中国汽车技术,中国还有哪些产业技术攻入了无人区。在中国,高铁已成为传统技术,因为超级高铁来了。2023年4月23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举办了“高速飞车”发布会,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宣布正在研制的超级高铁。
会上透露,超级高铁已经完成了国内首次全尺寸超导航行试验。超级高铁采用的是真空隧道技术!!整个超级高铁将以磁悬浮列车的方式,以高达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列车行驶起来就是悬浮在空中高速行驶,真正实现了贴地飞行,有低空飞行一样的感觉。坐超级高铁从杭州去上海只要15分钟!!根据科学家的透露,超级高铁以后会分成三个版本。分别是时速1000公里,2000公里,4000公里。
相较于传统高铁,这个超级高铁的运行速度相当于提升了10倍,较民航客机飞机的速度也提升了5倍,这个速度比音速还快!!!音速也才1224公里每小时,每秒340米。中国无论是高铁,还是超级高铁,在世界上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了,只有在无人区里进行自我超越。
(2)比亚迪整车技术很顶级
王传福说,豪华燃油汽车看车标,电动汽车看技术,技术就是豪华。传说比亚迪的研发团队相当豪华,科学家工程师高达7万人。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达62.38亿元,同比增加164.24%。另外,截至今年3月,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4万项、授权专利约2.8万项。电机、电池、电控、油电混动技术对比亚迪来说,早已是非常成熟的传统技术了。
易四方和云辇是比亚迪最新推出的两大顶级技术。易四方是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王传福称之为“带来想象空间的革命性的突破,是一次对汽车动力构架的全面革新。是真正实现四个电机独立驱动、整车深度的融合感知、车身稳定矢量控制的极致安全技术平台。”
比亚迪仰望U8在四个轮子上,每个轮子都搭载一个电机,每个电机都能够“因地制宜”给车轮输入恰当的扭矩。仰望U8可实现原地倒车、遇复杂路况不翻车。四电机独立驱动技术,如果一个轮子爆胎,其它三个轮子会立即抢救,汽车照开不误。仰望U8涉水开车时,也具备执行行驶和转向掉头等功能,四个轮子就像四个螺旋桨。
云辇技术是比亚迪完全自研的车身控制技术体系统。云辇系统最大的特色是,能通过与车辆本身智能驾驶传感器高度协同,利用摄像头或雷达提前感知地形路况,提前调整悬挂状态,保证安全平稳通过。王传福介绍:“云辇的诞生,改写了车身控制技术依靠国外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云辇’超越国外技术水平,一登场就站上了行业巅峰”。
(3)王传福:从山寨大王到中国大师傅
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比亚迪销量超过44万辆,德国大众销量是42。7万辆。这是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第一次超过连续十几年霸榜首位的大众汽车。2008年,王传福曾吹过一个牛:比亚迪2025年要做到全球第一。
为了实现这个大诺言,2016年,王传福从大众挖来沃尔夫冈·艾格,担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仰望U8一出世,比亚迪突然脱胎换骨,令人尖叫。美国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的分析师称,中国国内品牌占据了该国电动汽车市场81%的份额,欧洲行业巨头在煞费苦心地强调在中国拜师学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制造正从山寨大王升级为中国大师傅。当欧美日韩工程师还在研究如何把内燃机换成电机时,中国工程师在研究如何将汽车变成长着四条腿的智能机器人和超级智能手机,这就是差距。王传福判断2035年汽车行业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
他说:“汽车是长了腿的超级智能手机”,手机只有十几个传感器,汽车则有三百至四百个传感器。”。仰望U8豪华版整车就有38个高精度感知元件,包含3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4个超声波传感器和16个摄像头。40年来,德国大众深耕中国市场,先后推出了如帕萨特、朗逸、途观、高尔夫等经典车型,覆盖A级、B级、C级、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是中国最知名的外资车企。
令人无法想象,40年后,“国民神车”大众汽车正悄悄向中国拜师学艺,改进造车技术。2023年4月,大众找到中科创达,合作成立了以车载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座舱和云端等软件开发为主的合资公司。在此之前,大众还找到车载智能芯片的服务商“地平线”,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
大众还有个急于求助的“中国师傅”——比亚迪,坊间传闻,大众正与比亚迪谋求合作,希望引入对方的DM-i超级混动技术(Dual Mode intelligent,智能双模)。大众对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感兴趣,是因为自己搞的混动技术实在拿不出手。
(4)曾毓群:一个创造技术奇迹的中国人
动力电池原本是日本发明,但是中国在电池材料和电芯技术上经过反复迭代创新和技术颠覆,与传统动力电池早已不是一个概念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在4C 充电倍率下,10 分钟可充至 80%,实现 1000 公里续航,续航焦虑几乎无影无踪了。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在全球成为大趋势,就是因为中国有出色的动力电池技术。出色的技术来自一个创造技术奇迹的人——曾毓群。1968年的曾毓群上交大毕业,中科院博士,10年日企工作经历。
之后飞美国贝尔实验室买下一手机电池技术专利,回国两周吃透技术专利并创新升级,克服手机电池鼓包的重大技术缺陷,成为苹果手机电池供应商。2011年宁德时代(CATL)成立,第二年华晨宝马正就找到曾毓群,希望能为宝马纯电动汽车之诺1E提供动力电池,并向宁德时代提供了一份800页的德文技术标准。宁德时代和宝马成立研发团队,曾毓群来领研发人员一举攻克动力电池各项严苛的技术标准,宁德时代正式驶入无人区。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也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评为2022年度最佳发明。驶入无人区的宁德时代,继麒麟电池之后又发布新一代电池技术。2023年4 月 19 日的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当天发布新一代“黑科技”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这是一款航空级电池,从汽车到飞机,这是动力电池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该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堪称“性能怪兽”,远超常规锂离子电池,证实宁德时代在该领域拥有绝对领先性。2022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投入达155.1亿元,拥有研发人员1.63万人。
目前,“宁王”手握钠离子、M3P、凝聚态、无钴电池、无稀有金属电池等技术路线。很早宁德时代就投向上下游产业链,从最上游的锂矿、锂盐,到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制造设备,再到汽车相关的芯片、底盘、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宁德时代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
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上,世界超过四分之三的电池产能在中国,拥有超过动力电池关键材料80%的市场份额,中国拥有全球70%的阴极和85%的阳极产能,控制着生产电池所需的超过三分之二的组件。世界超过一半的锂、钴和石墨加工与精炼产能在中国。所以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中国是一个链主国家。
(5)无人区永远少不了华为
什么叫产品科技无人区,就是利用极致的技术把产品性能做到极致,把产品价格做的最低。华为的无人区技术除了5G之外,还有光伏逆变器和激光雷达。逆变器是由德国SMA公司发明的,号称“光伏大脑”,负责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高性能的逆变器可以减少在转化过程的电能损耗,所以逆变器是光伏最核心部件,类似手机芯片。逆变器也逐渐成为光伏产业链上最挣钱的项目,即便是在08年经济危机,中国光伏组件的利润只有10%时,但德国SMA主导的光伏逆变器利润依然可以高达200%。
2010年华为正式杀向逆变器,从集中式逆变器升级到主攻串式逆变器。三年时间实现逆势翻盘,颠覆逆变器的格局,将外企拉下神坛。2019年华为成为全球第一个百GW组串逆变器的企业。华为对于逆变器的升级改造是革命性的,组建了几百人的博士团队,将AI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起来,给光伏组件开发了一套智能监测系统,所有的组件都可以在这套系统上进行“跑分”。这个革命性的创举,震惊了光伏业内,国产逆变器技术进入无人区。
华为凭借自研的高性能、低成本逆变器技术,早就在巴西完成了多项光伏智能光伏电站项目,并且业务范围扩展到了希腊、保加利亚和北马其顿等。2021年联合我国光伏产业上的生态合作伙伴,成立智能光伏军团,当年拿下了全球最大规模储能项目:沙特红海新城储能,储能市场空间有望超1.2万亿。新能源汽车在自动识别技术方面有两种技术路线,
第一种是特斯拉使用的视觉(摄像头)算法识别,
第二种是激光雷达识别。激光雷达属于一种三维传感器,是车辆的“大脑中枢”在对行驶路况产生精确判断结果的基础元件之一,在复杂的场景之下,激光雷达相较于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确实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车规级激光雷达价格高昂,全球激光雷达鼻祖美国Velodyne公司旗下一颗最基础的16线激光雷达价格就需要4000美元,128线激光雷达价格甚至高达8万美元,昂贵的配件成本让不少车企望而却步。
出售的价格仅仅只有200美元左右,无论是对车企还是对消费者都十分友好。当前连一向执着摄像头视觉算法的马斯克,也号召特斯拉搭载激光雷达。高性能、白菜价,替代进口,在科技攻关华为是专啃硬骨头。
在光伏逆变器和激光雷达生产制造上,多家独角兽公司早已成为华为哈勃的生态成员。国产激光雷达产业,一举将美国Velodyne公司推向了死亡边缘传说Velodyne想通过合并重组让公司“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