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级别对照及应用
1、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主要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决定,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
表面粗糙度一般按S分,具体分为:S<1mm为表面粗糙度;1≤S≤10mm为波纹度;S>10mm为形状。同时,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包括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轮廓最大高度(Rz)等。
此外,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有密切关系,对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表面粗糙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2、表面光洁度
表面粗糙度的另一称法。表面光洁度是按人的视觉观点提出来的,而表面粗糙度是按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的实际提出来的。80 年代后,以为与国际标准(ISO)接轨,中国采用表面粗糙度而废止了表面光洁度.在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 GB3505-83、GB1031-83 颁布后,表面光洁度的已不再采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
*.方案1 的 Ra 与旧国标各等级的平均值相近,能保证产品质量,建议用于重要表面.
**.方案2 的Ra 比旧国标的各等级上限大25%,其经济性较好,建议用于不太重要的表面.
***.方案 3 的 Ra 与旧国标各等级上限一致,当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有困难,而降低又不能保证功能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