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国大飞机产业前景图
2008-05-15 16:41:58
航空制造被形容为“现代工业之花”,而“大飞机”更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大飞机项目公司11日的揭牌成立,也拉开了一幅宏阔的产业前景画卷。<BR> 新任大飞机公司副总经理的ARJ21项目公司总经理罗荣怀对记者说,研制大飞机本身,也许很多年都挣不到钱,但这个研制的过程,却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产业拉动和经济增长。日本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将民用船舶业对产业拉动以1元钱计算,那么家电为45元,汽车为80元,而大型客机为800元;同时,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每向航空工业投入1万美元,10年后大约可以产生50万至80万美元的收益。<BR> 美国兰德公司一项研究表明,由飞机技术派生的衍生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额的15倍,而航空业带动技术升级、产业延伸的效应则更大。 <BR> 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认为,一架大飞机由3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需要有数千家配套供应商生产,由此,相关的产业都会拉动起来,并带来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 <BR> 王茂林表示,大飞机带来的机遇,举例来看,比如飞机上的座椅外套、地毯等都有非常高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就有助于推动国内纺织行业升级。相关行业将受大飞机项目的带动而竞相开展技术创新。 <BR> 专家认为,从整体来看,站在工业之巅的“大飞机”,其产业覆盖机械、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集成了数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自动控制学、流体力学等上百种学科和700余项技术;同时,大飞机涉及的产业链,自上而下涉及从能源资源到生产加工、制造集成、信息技术、贸易物流、金融服务等整个“产业流域”。 <BR> “由此,大飞机就不同于汽车、船舶、钢铁等狭义的制造行业,而起到了串起一个个产业‘肋骨’的‘经济脊梁’作用。”曾担任大飞机专项论证小组协调员、观察员,后任上海国防科工办军工处副处长的何志庆对记者说。 <BR> 在航空业界,不少专家一直津津乐道于美国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上海市航空学会会长徐春栋说,虽然“星球大战计划”花了很多钱也没有搞成,但作为意外的收获,此举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科技发展和产业孵化。在日本,有关研究部门在对500项技术扩散案例分析发现,60%的技术源于航空工业。 <BR> 航空工业带动的出口和就业,也相当惊人。数据显示,2000年法国航空航天工业营业额1627亿法郎,其中出口占75%,外贸顺差达640亿法郎。2001年,航空航天工业直接从业人员有43。6万人,而由航空航天工业带来的欧洲就业人数达到120万人。 <BR> 何志庆说,或许是基于上述“意外的收获”,不少国家不惜耗时间耗财力对航空工业给予重点扶持,成为大国必争的战略性产业。美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大飞机制造业列于知识经济产业的首位。 <BR> 与此相伴,航空工业间的竞争也就成了“诗外的功夫”。何志庆认为,产业化不只是一种“效果”,各国在发展航空工业时,事实上已把“产业化”作为成功标准和发展原则。 <BR> 一些航空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未来研制大飞机的过程中,将首先在电子工业、数控机床、锻件制造、冶金、复合材料、通用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形成巨大的需求,并推动这些原本较为薄弱的行业实现产业提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