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因为房地产,萎了;出口——因为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未来也不能过分指望。
所以,就剩“消费”了。
这些年上面一直在谈“促内需”、“内循环”、“统一大市场”、“消费税改革”…
说白了,都是在给促消费铺路,很多的财政大招也都甩在了促消费上。
至于效果咋样呢?
我查询了一些数据,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01
前阵子,深圳龙岗一个大型商场开业,5天客流量达到69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人口规模。
只看这个客流量,你一定觉得人气很旺对吧,可你猜销售额是多少?
——2800万!人均消费才40块,这可是在深圳,40块,连买个像样的黯然销魂饭套餐都够呛。
看得出来,这人确实是来了不少,但人们是真的不消费~
以前人们常常质疑,都说经济不景气,为什么一到节假日,商场、高速、景点旅游的地方到处都是“人从众?”?现在知道了,大部分人真就是穷游,干逛不花钱!
不只是深圳,北上广的消费数据也都扑街了。
7月份的数据还没公布,所以我们看6月份。整个6月,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的社零增速分别是-9.4%、-6.3%、-9.3%!
吓人不?全是负增长!深圳还算好的,-2.2%(这里面还有香港人北上消费薅羊毛的贡献),北京和广州的下滑幅度甚至接近两位数!
你一定会觉得,消费这么拉胯,肯定是坠落的中产和穷人不消费的拖累所致。
——错!
看到下面的数据,足以更加让人破防,那就是北上广连富人都开始不消费了。
太古公司大家知道吧,就是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在内地很多城市有一些高端商场。
从这家公司的半年业绩报来看,它在北上广的高端商场营业额几乎都在明显下降。
北京的三里屯太古里销售额-3.5%,广州太古汇-9.4%,上海兴业太古汇-19.6%。
这些高端商场的营业额下滑,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奢侈品的销量急剧萎缩。
以前在国内卖的风生水起的Gucci、LV们,今年在大环境寒冷下,业界也遭到了暴击。
以Gucci为例,上半年在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大跌22%!间接导致母公司净利润大跌51%!
一方面是大家消费变得理性了,不愿意为奢侈品当冤大头了;另一方面,面对迟迟不见好转的大环境,富人们也开始精打细算了。
这件事要引起警惕,因为如果所有人都不消费了,那对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传导链条大概是:
不花钱,没有需求 → 没有需求,工厂停工 → 工厂停工,工作变少 → 工作变少,更加没钱……
最后,恶性循环的结果,任谁都难以独善其身。
绝大部分人买房都会做按揭,如何正确使用按揭,可以看文章《这样买房,多赚200万》
02
前面的例子和数据告诉我们,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在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那么二三四线城市、小县城的消费会不会好一点呢?
我又查了其他城市的一些数据,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弱线城市的消费貌似还真的挺有亮点。
比如,青岛上半年社零增速5.6%,烟台4.8%,长沙5.2%...
再往下看,很多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的消费更是让一线城市的打工人感叹“回老家被自己穷笑了”。
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吃喝玩乐,已经全方位升级,甚至可以与大城市“无缝对接”。
以前肯德基都没有的县城,星巴克都开始冒头了;手机搜索“桌游店”、“剧本杀”、“密室逃脱”,应有尽有;敢上周末节假日啥的,咖啡馆都是座无虚席,新式茶饮店也排起了长队……
这么一看,弱线城市的消费完全没受影响,甚至谈得上如日中天。
同在一片蓝天下,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为什么会上演冰火两重天呢?这么大的差异背后,底层原因是什么呢?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那就是——房子。
大家别误会,我说的不是高房价挤压了消费。
而是房价下跌背景下的高房贷,挤压了居民消费。而且一线城市受到的影响,远高于三四线城市。
03
这可不是我空口白牙乱讲,放眼国内外,其实都有迹可循,我说两件事,大家就会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
一个是财富效应。
这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它的定义是这样的:
财富效应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
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们的资产越多,资产升值越快,就越愿意花钱;
反之,如果资产价格下跌,那就更倾向于存钱,减少消费开支。
举个例子,你原来的房子值300万,后来涨到了350万,你就会提高消费的欲望,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更有钱了,生老病死也更有保障了,因为出什么问题可以卖房,倒手就是50万利润到手。
反之,如果房价从300万跌到200万,资产缩水,就会倒逼人们更倾向于进行防御性的储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为什么一线城市影响更大?
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数大,资产价值更高,同样的下跌幅度,资产市值蒸发的绝对值更高,消费受到的影响自然也会更大些。
第二,就是债务压力。
在我看来,相比于资产缩水这种“账面损失”的影响,债务压力对消费的影响更大、更为致命。
毫不夸张的说,债务是当下房地产困局和消费不振的最精准诠释。
一线城市的房价高,大部分人买房都会上杠杆,所以,居民的债务压力也更大,在房价下跌时,对消费的挤压效应也会越明显。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再跟大家讲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
大家看下面这张图。
美国21世纪有两次泡沫破裂,一个是2000互联网泡沫,一个是2009年房地产泡沫。
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美国家庭在股市里的损失达到了5万亿美元,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美国一年GDP的50%!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酒照喝、舞照跳,人均家庭消费支出居然是正增长的。
相比之下,2009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人均家庭消费支出出现了急剧下降,消费一蹶不振。
都是资产价格下跌,都是财富的缩水,为什么对消费的影响截然不同呢?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债务。
老百姓炒股票,很少有借钱炒的,可买房不一样,当时的美国,在按揭贷款上是前所未有的宽松,恨不得给一条狗做贷款,这种情况下,美国所有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一度达到近100%。
大量的房子背后是大量的房贷,房价下跌,压力陡增,消费自然就受到挤压。
映射到我们这片土地,也是一个道理。
北上广深等高能级城市,房子本来就贵,买房的大部分都加了很大的杠杆,前几年买房的利率甚至还有很高的加点,这样一来,房贷压力是远高于三四线城市的。
而高房贷对消费的挤压,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体现是截然不同的!
以前房价上涨周期,如果个人现金流出现问题,房贷还不上,还可以卖房,到手还能赚点,所以人们不会太想以后的风险问题,想消费就消费,完全不慌。
现在呢?房价处于下跌周期,如果遇到个失业裁员啥的,房贷还不上就得卖房,可现在很多房子价格都跌穿了首付,如果卖房不但首付赔光,搞不好还得给银行倒贴钱,这种情况下,哪还敢消费,只能节衣缩食,咬牙存钱。
有些专家甚至称之为“报复性存钱”,完全体会不到被债务大山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感受,简直就是何不食肉糜。
所以,说到底,消费下滑这件事,房价下跌,得背一口锅;高负债,也得背一口锅。
居民债务是影响楼市复苏的关键因素,不同城市之间的债务水平却是明显分化的,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等关键数据,对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04
最后,说几句。
一、借鉴。
既然问题的答案清晰了,怎么解决呢?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美国的经验,完全可以参考借鉴——当年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把利率迅速降到0附近,再推出一系列援助计划缓解甚至消灭老百姓债务。
总的来说,资产负债表的两端都得发力。
资产端,房价必须稳住,有必要时GJ队入场兜底,这个我们已经在做了;
负债端,利率该降还是要降,包括存量房贷利率。
总之,什么时候资产价格稳住了、债务真的得到缓解了,刺激消费这件事才能事半功倍。
否则,指望身家不断缩水、还贷压力陡增的苦命人消费,无异于缘木求鱼,不节衣缩食、提前还贷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