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皆明晰我们的抗战进程极为艰难,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历经 14 年之久,并且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协助之下,中国方才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日本凭借其先进的实力,将仍处于“天朝上国”迷梦中的落后中国打醒,使我们以血泪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故而在众多人的观念中,二战时的日本国力强盛,武器精良,甚至能分别与后来处于铁幕两端的巨头同时交锋而无所畏惧,正是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才有此底气。
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日本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强大,在当时,其实际上属于后进之国,莫说美苏,就连德国,甚至是已然衰落、呈现颓势的老牌帝国英国,日本与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便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拉贝先生和 13 位外国人能够凭借个人的良善与勇气保护将近 30 万中国人的根本缘由,并非他们武力高强,亦非日军突发慈悲。
只因拉贝先生身为佩戴纳粹臂章的德国人,他凭借一面偌大的德国旗,护佑包括他在内的 14 位国际友人所共同设立的国际安全区免遭轰炸,这 14 位国际友人中有医生、商人、传教士,主要是德国人和美国人。正是他们阻拦日本人进入这个仅 4 平方公里的安全区,而该安全区内收容了逾 25 万中国人。
二战时期日本的综合经济实力同列强相较而言
倘若论及一战的倚仗源于交战双方的工业产出,那么二战较量的则是科技水准与综合经济实力。以下几组数据极具说明性。
就生产力而言:
二战前,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达 6065 亿美元,在世界所占比重为 38%。1940 年,其钢产量达 6076.3 万吨,占世界的 43.18%,超过英、法、德三国总和,堪称世界之首。在参战之后,迅速将工业生产向战争倾斜,仅 1940 年的军工生产总值,就相当于德、意、日三国总和的一倍。
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其工业产值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工业生产增速为美阵营国家的十几倍。进入战争状态后,截至 1943 年年中,其武器装备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皆超越德国,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为德军的 1.6 倍,飞机数量近乎达到德军的 3 倍,在对德作战中彻底掌控了制空权。
1940 年,英国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所占比重为 10%,当年钢产量达 1318.4 万吨,占世界的 9.37% 。
二战前,法国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比重为 5%,1940 年钢产量达 441.3 万吨,占世界的 3.13% 。
德国彼时位居领先之列,其工业生产总值达 6065 亿美元,在世界所占比重为 11%,1940 年钢产量达 2154 万吨,占世界的 15.3% 。
而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 4%,1940 年其钢产量(包含掠夺的资源)为 685.6 万吨,在世界产量中占比 4.87% 。
就资源而言:
日本的战略原料近乎全部依赖进口,此外也包含对占领区域资源的强取。
尽管德、日两国于战前全力集中物力与财力,充分做好了军工生产的储备工作,然而伴随战事推进,库存迅速消耗,军费开支更是迅猛飙升。
据数据统计,1943 年德国军费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达 82%,1944 年日本军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98.5%,致使国民的日常生活物资都难以保障。由于宣战以及盟军对轴心国的经济封锁,松散联合的德、意盟友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远方的小盟友。为确保军工生产,日本采取的一系列竭泽而渔式举措导致了恶性循环。
首先,军队规模的暴涨致使百万大军的饮食、军需供应和运输皆成为沉重负担。其次,战争的扩大与持续迫使在国内大量征兵,这进一步加重了此负担。同时,大量征兵还导致从事工农业的劳动力匮乏。
鉴于劳动力短缺,为确保军火供应,人力与原料均优先向军工厂倾斜,致使其他民用工业大幅减产,甚至严重到火柴需凭票供应的地步。
其中,肥料与农机具的生产供应不足,且相关从业人员数量稀缺,致使粮食减产至难以保障温饱的水平。
至 1944 年,日本全境食品皆需严格实行配给制,即便是优先配给的日本士兵,每日也仅有 400 克大米的供应,普通民众在此基础上还需再少 100 克。
故而在影视作品中,但凡鬼子进村进行扫荡,必然会抢夺百姓的牲畜家禽以供食用,离村之时,还会抓走两只鸡。
例如在《地道战》中,当游击队员从灶口的地道出现时,一锅开水恰好泼向正在哼着歌拔除抢来的鸡的鸡毛的鬼子。就连在那些连日语都说不好的黑白影片里,鬼子指挥官在扫荡前,也会拔出军刀高喊一声“杀个鸡”。
这些实则为现实的体现,然而他们的确因供应短缺而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因而才会首先抢夺食物。
鉴于橡胶与皮革的匮乏,寒冬时节百姓只得身着传统的木底鞋;由于做饭和取暖所需的木炭木头短缺,众多图书馆皆沦为燃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军事实力
首先就海军而言,彼时的日军舰队位列世界第三,至 1939 年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旗鼓相当,日本打造出了全球首艘航空母舰。在鼎盛时期,其拥有 12 艘战列舰、20 艘用于攻击和护航的航空舰、31 艘巡洋舰、78 艘驱逐舰、130 余艘潜艇。此外,附属海军航空部队的飞机达数千架。此乃他们自认为能够挑战珍珠港的倚仗所在。结果正如日军所期,美国在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近乎全军覆没。只是他们未曾料到,美国遭痛击后,启动国家机器进入战争模式,其后果超乎他们想象。美国参战之后,同期生产的各类战舰数量皆为日军的三四倍以上,在 1941 年至 1945 年期间,光是航母美国就制造了 131 艘,而日本仅生产 17 艘。
日军不存在独立的空军部队,仅存在分别归属于陆军和海军建制的附属航空兵种。在初始阶段,日本各类飞机的性能与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和美军飞机旗鼓相当,甚至“零式”战斗机在灵活性、爬升速度方面优于美军飞机。
英国外交大臣艾伦曾言:“日本在空中所展现的技术着实超乎我们的预想。”
然而在战争推进过程中,军工供应无法跟上,一切资源优先向兵工厂倾斜的举措,致使连继续研发所需的仪器设备都被当作废铁投入熔炉以制造武器,技术水平显著降低。同时,为减轻负担以使战机更轻巧,加之新型材料及原料的匮乏,在战争中后期,大量战机采用蒙皮和木质材料,致使日军战机一旦被击中或撞击,就会引发大火爆炸,众多技术娴熟的飞行员因此丧生。这使得其航空兵种人才愈发短缺,后续乏力。
相较于当时堪称先进的海军和空军兵种。与欧美苏列强相较,鉴于日本国力无法同时支撑强大先进的海军和陆军,加之敌对方美国的实力强劲以及自身原材料匮乏,只得全力倾向舰船和飞机,甚至陆军武器也需退让。在二战时期,日军的陆军装备堪称落后,自动和半自动步兵武器仅占约 30%,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在坦克部队中仅占 85%,自 1943 年起,88 毫米的加农炮才出现,相对完备的中型坦克全年仅生产 155 辆,大规模装备部队根本无从谈起,更别提大规模摩托化装备了。
故而在对比同个时代背景的影视作品时能够发现,鬼子部队无论行至何处皆依赖徒步,唯有长途运兵时偶尔才有卡车或火车可供搭乘。然而盖世太保每每亮相,总是清一色的摩托车部队,在一片惊惶的目光之中出现。
嗯,就日本的标准而言,此中型坦克的界定是这样的:10 吨以下为轻型,10 - 20 吨为中型,20 吨以上为重型。然而在欧美的标准中,20 吨以下的皆属轻型坦克。
于是,日军最重达 18.8 吨、长 5.73 米、宽 2.33 米、高 2.61 米的最大的三式中型坦克,在欧美战场上那些人均长六七米、宽二三米的主战坦克面前,犹如成人手中的儿童玩具。根本没有可比性。就性能而言,更是相差甚远,落后各国整整一个时代。
1939 年 7 月 4 日,日军以坦克与苏军于诺蒙坎展开交锋,双方各自投入约 100 辆的坦克及装甲车。最终,日军的 34 辆坦克折损半数。苏军指挥官朱可夫将军称,日军的坦克等同于已退役的 MC-1 式坦克,极为落后,武器欠佳,最大行程有限。
国力因素与盲目自大致使日本陆军处于落后态势
在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和陆军仿若分处不同次元的两支队伍。实际上,由于自身制度所致,这两支部队确实各自为战,甚至相互对立。别说协同配合,就连消息的交流共享都无法达成,情报部门也是各自为政,处于互相封锁的状态。
致使日本陆军这般滞后的缘由,除却国力难以支撑维系之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即其全然缺乏现代化战争的实战经历,难以深刻领会新技术兵器于战争的作用。
于其在一战中初尝战争所带来的益处时,虽名义上投身参战,然而作战区域依旧是亚洲及太平洋群岛的小规模战斗。即便参与欧洲战事,也仅仅派遣了三艘军舰前往印度洋与地中海执行护航任务。
而当时,这些地区均不具备配套生产现代战争兵器的能力,更无从谈起以现代战争武器对抗敌人。
长期从对弱敌作战中获取的胜利经验,以及武士道的传统思想,致使日本陆军忽略了武器要素,无视军事技术的革新,过度夸大人体力与精神于战争中的作用。在物质匮乏之际,妄图凭借精神加以弥补,借拼命主义——“万能的大和魂”来否定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沉迷于依靠士兵的近身作战和白刃格斗去战胜对手,以肉弹抵御钢铁。
即便在一战甫一结束,日本便从欧洲购入坦克,不过基于“欧美与日本不管在地理抑或心理层面皆存在极大差异,亚洲战场未必适宜坦克的大规模运用。”这一观念,再依照往昔以较低耗费就能轻松取胜并获取显著成果的殖民地战争经验,鉴于国家财政状况极为窘迫,在坦克兵种上再度投入巨额军费显然毫无必要。此乃因缺乏强劲外敌的外在压力,从而导致心理懈怠的结局。
以恰当视角审视抗日战争
目睹日本以这般落后的陆军侵扰中国达十数年之久,多数人皆会因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而感到愤懑不已。
事实上,日本陆军的落后是相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而言的。彼时,全球仅有 8 个国家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武器兵工,除日本外,其余皆为欧美国家。美、苏两国大幅领先,日本位居第六,其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的占比稍逊于法国,却略高于意大利。
事实上,中国在抗战前已拥有自身的民族工业,经济建设迅猛发展。1927 年至 1936 年,钢产量自 3 万吨提升至 55 万余吨,全年建设成果超越 1931 年至 1935 年的总和。而 1931 至 1935 年的建设成果又与民国成立 20 年来的总量相当。若以工业总产值衡量,当时的中国在当时世界可跻身前十之列。
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致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被打断。
这大体上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与新兴的强国工业国之间的角逐。
据统计,在二战的欧洲战场,击毙或击伤一名敌军平均约需耗费子弹 5000 发。在中国的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平均需消耗子弹 2010.6 发、炮弹 11.3 发以及手榴弹 27.8 枚,方可毙伤一名日军。而八路军、新四军因条件所限,主要依靠战场缴获及搜集民间枪支,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子弹 30 发、手榴弹 7 枚。如此之低的消耗比例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
以持久战来抵御日本侵华,在损耗敌方的同时遏制敌方对我方的掠夺,此乃正确却无奈之举,亦是因工业贫弱而不得不做出的抉择,致使我们作战艰辛困苦,牺牲甚巨。
然而正是由于中国的坚守,致使两线作战的日军逾半数兵力被牵制于中国,既粉碎了其“南进”的妄念,使其无法自中国掠夺资源为日本供给,也从战略层面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区的反法西斯战斗。令日本最终竹篮打水,两处图谋均以落空告终。
我们应当客观审视这段历史,既不可过度自贬,亦不可盲目自大。机枪打飞机这一情况,确为事实,不过也是存在极大局限性的个例,我们既不应将其神化,也不应断然判定其为不可能的虚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