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中国汽车出口破600万辆背后:从产品输出迈向全球产业链整合
2025-01-19 11:19:39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600万辆大关,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从增长速度看,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108万辆,2024年出口641万辆,四年间增长近5倍。从出口额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117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3%,较2022年的1.7%提升近一倍。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产业运行研究高级总监杨祥璐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这一佳绩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中国汽车产业链规模大、品类丰富。伴随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建成规模庞大、领域覆盖广泛的产业体系。”杨祥璐称。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中国汽车业的攀登轨迹清晰可见。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三大国。2022年和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分别达到332万辆和522万辆,接连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汽车的“后发先至”源自四大核心竞争优势:技术优势扩大、出海模式深化、产业链升级和全球品牌建设。

在这四大优势驱动下,中国汽车企业正逐步改变过往的低价竞争形象。袁文博表示,2024年以来,领先车企正在欧洲等高端市场加强“品牌向上”建设,竞争优势从生产制造等“微笑曲线”的后端,延伸至前端的品牌溢价力,打造真正的“全球品牌”。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2024年,汽车出口均价达到1.83万美元,相比2020年的1.45万美元增长了26%。

在技术创新方面,袁文博称:“2024年,中国车企保持在智能化、电动化等技术领域的亮眼表现,纷纷加快全球车型同步导入,缩短海外产品与国内的智能化代差。部分车企也已推进与海外图商的合作,为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出海做准备。新能源领域,电池密度不断提升,混动等技术出海也持续完善中国品牌的产品布局。”

例如,北汽享界超级工厂采用的ADS智能驾驶标定技术,能够实现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导和摄像头等关键传感器的全自动标定,确保了智能驾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杨祥璐也表示,我国汽车产品技术、性能、质量等正实现快速提升,零部件可与整车同步实施开发和制造。“中国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对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发挥重要作用、贡献重要力量。中国零部件的出口竞争力处于全球头部序列,近5年零部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杨祥璐补充称,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领域,中国已具备规模化先发优势,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智能化技术和新能源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电动品牌已深得海外消费者青睐,科技领先形象、中高端产品定位逐渐深入人心。新能源产品不断增强中国品牌海外盈利性,反哺中国车企的出海征程。”袁文博认为。

根据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与所谓的“传统”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相比,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开发和发布新车型的速度要快30%。目前,中国机构在电动电池领域发表的高影响力研究论文占65.4%,大大超过美国机构的11.9%。中国机构在电力推进领域的全球专利份额从2010年的2.4%增加到2020年的26.9%。


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

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链升级的协同效应日益显现。

袁文博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正“抱团出海”,这种趋势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尤为明显,出现了逐步从产品出海向产业链出海的转变。

例如,综合中汽协等数据,2024年,奇瑞集团年出口超114万辆,同比增长21.4%,首次年内出口突破百万辆。北汽集团累计出口超27万辆,同比增长约44%。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6.1万辆,同比增长68.1%。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加快了海外投资布局。在去年9月举行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海外投资势头日益强劲。2024年前八个月,中国汽车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达到2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0.8%。

杨祥璐也观察到:“依托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诸多重点整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并在全球开展布局”。

2024年10月,北京汽车与埃及国际汽车旗下子公司AlkanAuto汽车公司签署在埃及进行电动汽车组装生产的备忘录。在此项目中,北汽将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持。

“中国汽车品牌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合资合作等路径不断加强互利共赢,深化出海模式,并通过布局区域中心加速升级海外组织与治理架构,真正实现贴近现地市场,全面提升国际决策、资源配置、区域管理、体系保障能力。”袁文博称。

袁文博表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日趋成熟,其背后也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的支撑,以及品牌势能的崛起。尤其是在电池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国,产业链本土化和整合大大提升了整体成本竞争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