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企业开辟国际化“第二航线”
2007-11-30 09:33:30
从纯技术引进 转向并购国外公司,中国机床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就在家门口"折腾"了。显然,并购企业除了能获得技术外,还能获得现成的研发团队、营销渠道和国际知名品牌等相关资源,而且所花的代价相对较低。但是,在并购以后如何驾驭这些国外公司,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服务,这远比并购本身要复杂得多。因此,现在就断言中国机床企业已经找到了一条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捷径,难免有些武断。不过,敢于走出这一步,无疑也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中国机床企业开辟国际化“第二航线”
"世界工厂 "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已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伴随而来的机床消费市场的迁徙,主导了世界机床制造业的再一次整合与重组。不可否认,中国制造的崛起所点燃的激情,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机床制造业的新一轮战略布局。在国际机床巨头们争相登陆中国投资设厂的同时,中国机床企业也开始了"走出去"的全新体验:从过去的纯技术引进转向跨国并购。2002年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海外收购事件表明,中国机床企业的"国际化"运动已明显加速。海外并购将给中国机床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引进技术到收购国外品牌,实现中国机床企业的国际化之梦,真的会有一条捷径吗?
一、并购动机
2004年底,大连机床集团以近千万欧元的代价完成了对德国兹默曼有限公司70%股权的收购。这是大连机床继2002年成功收购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2003年收购其曲轴加工系统公司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在大连机床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永开看来,控股兹默曼只是大连机床打造中国机床航母,坚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个既定步骤。
此前,沈阳机床股份公司总经理耿洪臣刚刚向外界宣布了沈阳机床集团收购德国希斯公司全部净资产的消息。据报道,沈阳机床集团重新启动破产的德国希斯,需投入8000万元人民币,这次收购行动还从资金上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耿洪臣认为,并购希斯公司是实现沈阳机床"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沈阳机床集团正在实现由本土经营向跨国经营的战略性转变。
与这两个中国机床 行业"大腕"的勃勃野心相比,秦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对联合美国工业公司(UAI)的控股(占60%股权)、上海明精机床公司对德国沃伦贝格(53.6%)和日本池贝公司(65%)的股权收购,虽然投入的资本要小得多,但其向国际市场扩张的意图亦十分明显。秦川机床集团公司董事长龙兴元在谈到收购美国公司时称:"我们在美国市场布下了一颗棋子。"明精机床公司总经理袁建平则对记者表示:"并购沃伦贝格的目的在于提升我们自己。"
客观地说,不论是德国的希斯、兹默曼、沃伦贝格,还是美国的英格索尔、联合美国工业公司,以及日本的池贝公司,尽管都有着辉煌的历史,但世界机床产业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然而,对于中国机床企业来说,这些企业及其品牌仍有相当的利用价值。袁建平说:"如果将中国机床企业界定在世界三流水平,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属二流一等水准或者更高一点。"
在中国机床工具协会 总干事长吴柏林眼里,中国机床行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仍然是很大的。他说:"通过多年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中国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在高端机床领域,国外品牌仍然占据了绝大部分国内市场。"
毋庸讳言,技术 上的瓶颈是中国机床企业国际化的最大障碍,而中国机床市场的繁荣与国际机床产业的重组无疑给中国机床企业提供了双重机遇。"相对而言,并购国外机床公司比纯粹的技术引进综合成本要低得多。"吴柏林说。大连机床在一份总结材料中这样描述对英格索尔的购并成果:"并购后,英格索尔的96项专用技术、9项专利技术和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力量及其商誉、商标等无形资产,全部归大连机床集团所用。
"醉翁之意,溢于言表。除了技术上的需求以外,知名品牌的诱惑也是难以抗拒的因素。耿洪臣对媒体表示,德国希斯仍将保持其独立的法人地位,沈阳机床集团将继续做好有着百年历史的"希斯"品牌,重大数控龙门铣床、立式数控加工中心仍然放在德国生产。袁建平更是明确地说:"明精机床收购沃伦贝格的目标是要把明精机床打造成沃伦贝格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销售平台和服务中心。在国外市场,明精公司使用沃伦贝格品牌,国内市场则使用沃伦贝格与明精的复合品牌。"
吴柏林认为,国内机床企业通过并购国外公司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比直接在国外建立桥头堡更有效,可加速国内企业与世界的接轨,积累国际运营经验,有利于培养世界级的经营、技术人才。
二、并非坦途
尽管国内机床企业收购国外同行的动机及其战略目标都十分明确,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有很大的困难。吴柏林对记者说:"目前国内企业的跨国并购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