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集团“收编”中国一拖?
2007-12-05 14:30:06
尽管两个都是中国字头的企业,都有着超乎寻常的体积和令人敬畏的背景,但它们之间将要发生的故事,似乎并没有引起外界的热情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传言变成了现实,这个“1+1”是否大于2还很难说。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国机集团)和中国一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一拖)就是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传言说前者准备“整体收购”后者。
国机集团内部人士日前表示,国机集团“重组”中国一拖的事情并非空穴来风,只是目前还没有到能对外界“说”的程度。从国机集团方面来说,确实有这样的意愿,并正在积极运作。这位内部人士特别提到了“重组”一词,他表示用“收购”一词表达不准确。不过他肯定地说,不论具体的重组方案如何,国机集团必然要取得绝对控制权。
相对于“收购”而言,“重组”这个词就显得既复杂又暧昧,无论如何都不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来得干脆痛快,所以这个故事要进行下去,就必然有一个讨价还价、充分运作的过程。
运作的空间在于资产置换。以资产对资产,你来我往,便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现金交易。
据透露,国机集团有意将旗下的“鼎盛天工”、“中工国际”以及中收公司洛阳新建厂有关资产与中国一拖资产进行重组,同时,还将投入大约20亿元资金。
“鼎盛天工”和“中工国际”都是上市公司,前者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控股,后者由中国工程与农业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控股,而两个控股股东都是国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就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格局来看,鼎盛天工的实力还比较弱,亟待资金注入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该公司拟非公开增发1500万~8410万A股,筹集12亿元的资金。募集资金的用途包括:节能型工程机械项目,工程机械再制造项目,偿还银行贷款,以及收购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工业用地及厂房。控股股东承诺增发后其持股比例不低于41%,这意味着作为大老板的国机集团需投入大笔资金。
而“中工国际”则是国机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国机集团成立于1997年1月,原名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尽管下属的研究院所众多,但最有实力的还是进出口总公司,特别是中工国际上市后,国机集团的发展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体而言,国机集团的优势在于“以成套机电设备为载体的国内外大型工程承包”,而在实业领域却乏善可陈。当然,对于具有远大抱负的国机集团来说,只有靠这一条“腿”走路,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因此,发展实业(也就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机集团“做实、做强”的必然选择。
国机集团“收编”中国一拖,正是看中了后者庞大的制造平台。借助中国一拖的制造平台来整合旗下的企业,对国机集团来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但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一拖,走过了那么多的艰难岁月,终于迎来了“农机行业的春天”,尽管眼下也还有很多困难,但真的就那么容易接受“招安”吗?
对于中国一拖而言,国机集团下属的企业实体,不论是鼎盛天工的工程机械,还是中收公司的收获机械,可以说都没有明显的互补性,整合价值也有限。即便是中工国际的业务,对中国一拖也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诱惑力。
中国一拖最需要的是什么?显然是大量现金的注入。因为中国一拖的彻底改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同时,中国一拖是在香港上市的第一拖拉机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如果国机集团要“绝对控制”中国一拖,这就涉及到一个要约收购的问题。如果要约收购的义务不能豁免,国机集团还必须准备一大笔资金应付要约收购。
如果重组顺利,且只需要20亿元现金就可实现的话,根据中国一拖的现实状况,“重组”后的整合,尚需要数倍于此的资金。国机集团有否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当然,也有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那就是通过几家上市公司和国机集团内部资源的一系列重组,最终谋求整体上市,从而实现再融资。
但是,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运作,要想成功,必须做到环环相扣,天衣无缝。这对国机集团的能力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此外,作为老牌的国有企业,一个全新的机制或许是中国一拖目前更需要的。同样作为国有企业的国机集团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一言蔽之,国机集团重组中国一拖是一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