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透视新内需时代:三大战略推进产业升级
2008-01-10 15:10:39
      2008年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起始之年,在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经济结构即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否推动中国经济摆脱失衡的困扰,推动内需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通胀与顺差是2007年最为人关注的焦点,二者在2008年将有不同的走势。业内预计新的一年里中国将进入温和而持续的通胀周期,外贸顺差规模仍将很大,但顺差增速将显著回落。
  目前,我国的内需不足是造成通胀与顺差过大的根源,而迈向科学发展观下的新内需时代,才是治本之道。科学发展观的两大支点赋予了国内需求以新的含义:
  首先,新内需时代不仅能使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而且能使消费势能获得充分释放。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终将落实到消费,在劳动力要素价格重估下居民收入增长将会加速。
  其次,新内需时代不仅以内需的数量和速度来拉动经济增长,还蕴含着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升和结构升级,而科学发展观的三大战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区域协调)正是其强大助推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扩大消费需求,使得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这有利于繁荣消费,与投资持续增长并不矛盾。
  从正面来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将着力于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从而避免陷入“恶性自循环”的资源黑洞,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三大战略,能持续激发出投资的内在动力,使投资和经济发展将通过行业轮动实现结构优化升级。
  从反面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投资热潮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演化为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比较上轮投资热潮和本轮投资高速增长时期(2003年至今)之后可以看出,本轮投资与上轮投资不同,不会如简单的周期论者所言出现投资大幅下滑的局面。

  科学发展观:避免投资陷入“恶性自循环”良药

  2000年之后,我国的重化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宏观经济表现出工业重化的趋势。长期以来,包括能源、交通、建筑、钢铁等在内的大部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已成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而在工业重化阶段,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因此以增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为目的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获得了巨大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相关资源品和投资品的价格发生显著上涨。如在2002年以前,我国主要(重)工业品的增速都落后于GDP的增长。但在2002年之后,主要(重)工业品的增速都快于 GDP的增长,其中发电量和粗钢的增速尤其明显。
  自2000年之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再次持续快速增长,但要避免投资陷入“恶性自循环”的窘境。为此,中国经济必然要经历一轮产业结构升级,而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有力地推动这一过程。
  在科学发展观下,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区域协调三大战略将有助于突破投资“恶性自循环”的窘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三大战略,投资和经济发展将通过行业轮动实现结构优化升级。

  自主创新:有技术积累的行业首先获得发展机会

  十七大报告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通过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避免投资增长尤其是重工业的投资增长陷入过度投资的恶性自循环。
  从行业来看,自主创新并不是IT行业的代名词,它还广泛发生于传统行业里面。从影响国民经济的程度来讲,传统行业里的自主创新更为关键。从2006年各个工业行业的(研发)经费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的统计中可以看出,IT行业的自主创新力度仍然最大,各类设备制造行业也排在前几位,钢铁、医药、化学、纺织等行业的自主创新程度也相对较高。
  与常识相符的是,矿产开采和公用事业的R&D经费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排在最末。但是,煤炭洗选与开采业的这一比例在采掘业里最高,甚至还要高于食品、服装、家具等多个制造业。
  专家指出,未来工业行业的自主创新将延续这一趋势。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领域,一直得到国家的鼓励,甚至是保护。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把装备制造业放在第一位。所以,装备制造业本身将有望凭着更好的自主创新,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

  节能减排:推动产业整合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契机

  自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不断重化以来,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在资源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速度一直低于GDP增速,但2001年开始加速上升,到2003年能源消费总量更是增长了15.3%,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
  2000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