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近5年来,
郑州高新区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强力推进高智力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示范区“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科技新城区建设。其中,郑州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壮大,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依托科技 发展优势产业
郑州高新区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大力提倡产学研结合,注重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生物技术产品及制药产业、以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网络和软件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设备及仪器仪表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确立,对整个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对整个工业的贡献率为86.1%。
产业集中度提升、结构特色突出,是
郑州高新区发展的一大特色。据相关数据统计,高新区集中了河南省50%以上的软件骨干企业,通过“双软”(软件产品和软件企业)认定的企业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0%,软件产业占全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0%。区内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超硬材料产业,占郑州市该产业产值的60%以上;生物技术产品和制药产业骨干企业40家,占郑州市该行业产值的80%以上,成为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发展地。机电一体化及仪器仪表产业等一批企业也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郑州高新区还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多层次、网络化的技术创新体系。15万平方米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以及以企业为母体的25个工程技术中心都先后进驻高新区。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烟草研究院、机械研究所、金属制品研究院等一批在中原地区驰名的大学、科研院所也相继入驻高新区,并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生产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十五”规划末,全区拥有博士近200人、硕士近1000人,企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具有大专学历;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9家,占全省的30%,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795种,占全省的20%;累计获得授权的专利项目300余项,其中有10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拥有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40多种,共有1000多项区内外的科研成果在高新区转化为生产力。高新区努力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已有美、日、德、英、新、韩等近20个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在此投资,共有73家外资企业在高新区创业。
抓住机遇 经济驶入快车道
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我国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外部环境更加开放,市场体制更加完善。同时,也面临着中部崛起和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
2007年,按照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郑州高新区的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30%以上,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 42.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73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2%,同比增长35.8%;实际利用外资5322万美元,为年度计划的100.9%,同比增长30.5%;利用域外资金15.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3.3%,同比增长62.6%;出口创汇18000万美元,为年度计划的158.2%,同比增长9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79.3%,同比增长6.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6.7%,现价同比增长26%,可比价同比增长17%。海尔集团、三一重工、713研究所等知名企业及316家域外企业纷纷进驻。全年开工建设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6.84亿元。随着郑州明泰实业有限公司、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夯实郑州高新区的产业基础。
高新区在大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培植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两大特色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注重发展软件产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组建了高新区轨道交通电子技术联盟和河南省信息与服务外包联盟,有效地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