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企业由内向外全力消化成本压力
2008-04-15 15:45:00
一季度过去了,由于钢材价格上涨给重机行业带来的冲击也渐渐平稳下来。
中信重工首季订货突破37亿元,提前完成了全年订货考核“过半”目标,太原重工去年就已经把2008年的订单安排完毕。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认为,重机企业从自身着手,积极研究对策,通过内部自主创新、节材节能,才能真正消化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看来有些企业已经这么做了,并取得了效果。
这些企业没有靠立刻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来将这种压力转嫁给下游企业,而是通过内部解压,如减少管理成本,加速回款确保资金流转等方法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继续加速产品升级,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装备、先进的理念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太重的内部解压策略
刚从太重调研回来的汪建业表示,太重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大重组力度来增强抗风险能力,所以目前太重完全能够消化掉因钢材涨价而增加的6亿元成本。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太重举行了欧洲车轮、车轴及轮的EC认证颁证仪式。此举意味着太原重工成为欧洲地区之外第一家获得欧洲铁路产品EC认证的公司。太重是国内较早为铁路行业提供装备和服务的企业之一,是国内惟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车轮、车轴的企业。在颁证仪式当天,太原重工就与瑞士、罗马尼亚等国铁路企业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在目前欧洲市场铁路产品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太重获得欧洲市场准入证,无疑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了良机。
据了解,太重已经将下半年的订单安排完毕,主导产品起重机、轧锻设备和挖掘机仍会保持稳定增长,油膜轴承扩张产能将逐渐释放,煤化工业务收入将达到2亿元左右。
汪建业认为,太重有诸多优势使企业实现大跨步发展。在大型成套设备开发方面,近两年太重取得了重大进步。太重生产的大型冶金起重吊车几乎将国内市场全部拿下,其服务于轧钢设备的油膜轴承也在国内有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去年,继重组榆次液压元件厂之后,太重又重组了太原矿山机器厂、山西煤厂,形成了优势互补。2007年底,太重研制成功世界最大的5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目前太重是国内惟一、世界上少数可以生产斗容量2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矿用挖掘机企业,在国内外露天煤矿的应用前景较好。
太重正加速推动未来业务重心向煤化工成套设备转型,为了开拓煤化工装备业务,太重于欲投资10亿元建设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一方面,山西乃至西北地区煤矿开采业务仍处于增长期,对于采煤设备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井设备主要靠国外进口,在全国范围内,煤炭机械成套制造企业几乎没有。从这一点分析,煤化工成套装备项目必将成为太重新的利润增长点。
天相投资顾问分析师认为,太重产品的下游行业需求旺盛,订单稳定充足,外部政策环境良好,未来发展能持续看好。
中信重工加速升级走高端
4月2日,中信重工总经理任沁新又参加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的签字仪式,这是他参加的若干个战略合作伙伴签字仪式中的一个。这个仪式过去有,将来还要有。因为对中信重工来说,战略合作伙伴的缔结就意味着储备了一种朋友关系,这种朋友间的承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市场的承诺。
今年,中信重工已经将营销系统定为面向“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客户、高端市场”。这表明中信重工有十足的自信,要用自己的高端产品服务那些值得服务的高端客户,远离低层次的价格战,不参与恶性竞争。
说到做到,中信重工一季度就在订货上打了漂亮仗。其拿手行业余热发电和建材领域的订货量就占到全部订货的近50%。与天瑞水泥签订国内最大的日产1.2万吨水泥生产线大窑,与众多新老客户批量签订大型辊压机产品和余热发电工程成为最大亮点;在活性石灰成套领域,一季度订货突破4.5亿元;在铸锻件开发上,中信重工先后与宝钢常州轧辊公司、哈汽、法国阿尔斯通等客户签订了近1.5亿元的项目合同。
在冶金市场,中信重工先后签订了太钢轧管机、用于大飞机项目的拉伸矫直机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同时开中厚板轧制领域先河,与江阴兴澄特钢签订了近2亿元的设备制造合同。一季度公司冶金市场订货总量已达6.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