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哈尔滨装备制造业获长足发展 亟待建立产业集群
2008-06-06 13:41:42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制造业博览会,通过集中展示国际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不仅为哈尔滨企业的调整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也让人们看到了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稳步推进
    装备制造业是哈尔滨市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是该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哈市依托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发展,现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7.7亿元,同比增长14.5%。
    经过多年的发展,哈市目前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和配套能力强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尤其是在基础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专用成套设备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335户,资产总计达917.4亿元,利税57.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42.4%。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11.9万人。
    同时,哈市的部分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大部分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实现了减负、减员、剥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通过改制,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民营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九州电器、四海科技等一批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同行业竞争力迅速攀升,为哈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期待破题
    虽然哈市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它城市相比,规模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产业集中度低等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却始终存在。
    据哈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曹广顺介绍,目前,哈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等经济指标与沈阳、长春、大连等城市比较,差距也较大;哈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工艺路线的柔性化程度低;部分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装备,由于技术进步速度慢,优势正在减弱。而新兴装备产业化的进程缓慢,这些都造成了哈市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同时,哈市的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尚未建立起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的问题。组织形态上的重要缺陷是“大而全”、“小而全”、追求内部配套,社会化分工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存在着重主机、轻配套,重产品、轻零部件等倾向。
    打造产业集群
    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国家将哈大经济带确定为一级发展轴线并提出,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为哈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加之哈尔滨物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智力人才优势突出,投资环境优良,这些都为哈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曹广顺说,今后哈市将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托现有优势,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提高现有装备的成套能力和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选择若干重点优势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在立足自主研发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通过与国外企业广泛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注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逐步实现自主制造的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一般机械装备的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装备制造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哈市还将结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哈市现有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聚集作用,发展优势产业群,重点发展电站成套设备、飞机、汽车和关键功能部件等产业集群。加快重点产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逐步形成总装企业、配套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有机结合的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