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信息化助中小企业起飞
2008-06-17 14:39: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传统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对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系统反映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
  实现信息化是内在要求
  报告提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的观点。
  2006年以来,欧盟国家约有2/3的中小企业能够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在线开展询价、采购、销售等电子商务活动。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业务创新与管理创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文件管理、员工考勤、需求预测、生产管理、库存管理以及合作设计、个性化定制等业务活动。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泰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
  关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报告分析,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覆盖面较小,服务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
  我国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的历史发展过程,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阶段。“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骨干企业网上定单的比例将达到70%,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提高到40%,网上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较2005年翻两番。报告提出,现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是,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迈入信息化门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尽快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多项措施支持是外部助力
  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但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相关。一些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从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研究开发等多方面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发展报告”总结归纳了2006年以来,由电信运营商运用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骨干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应用服务商提供的ASP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平台的建设,对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坎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环境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报告指出,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蕴涵着大量商机,同时也让中小企业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目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之间还有差距,重建设、轻应用带来的技术设施覆盖率高而实际应用普及率低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不平衡也给信息化推进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导服务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用户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对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特征的准确把握,是广大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首要任务和必做的功课,也是政府部门的政策目标。二是要积极推进规模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共享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问题。三是要加强信任保障环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隐患,建立监督保障机制。四是要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有机融合。向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立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五是加快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培训机制、实施培训工程,引导和支持培训活动的开展,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
  报告最后强调,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国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走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政府部门要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