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网
Edgecam:让CAM真正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2008-07-01 16:18:23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加工等行业,由于加工难度高,与国际接轨比较早,CAM的应用也比较早,也是目前应用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行业。然而,CAM目前并没有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很多的企业都是被动地选择和使用,在没有CAM的支持,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下,不得已硬着头皮走上这条路。其实企业对CAM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的种类,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如果企业能主动地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考虑CAM 的应用,那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企业真正地成熟了。我认为在国内,CAM的市场正处于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真正成熟的CAM市场的形成还需要一段时间。
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CAM的选择上。企业面对众多CAM软件,常常觉得有些茫然,不同的CAM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来选择一个合适的CAM是企业决策层需要学习和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CAM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人们对CAM的逐步了解和认识慢慢得到解决。
二是在应用技术人员的培养上。目前不仅是制造业企业,就连专业的CAM软件公司,也为能招募到一个合格的技术工程师而欣喜若狂。人才的培养不是一年两年的时间,因为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某些CAM软件的应用技能,还需要精通机械加工工艺相关的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现场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敏感性和悟性,这些不仅需要刻苦学习,更需要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去积累和沉淀。企业应该为技术人员的成长创造条件并珍惜他们。
三是CAM在信息化中的地位问题。在信息化进程中,CAM经常被认为是承接CAD平台和数控设备之间的一个环节;把CAM的选型等问题归纳到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中去考虑。其实,随着CAM的发展,目前CAD/CAM数据的兼容性已经不再是问题,通过CAM形成产品后,已经完成了生产产品的使命,没有必要返回大量数据到信息化数据链中,主要的是作为加工生产信息进行保存和归档。既然这样,那么换一种说法也未尝不可,我们大可不必把CAM的定位生拉硬套到信息化中去。就把CAM看作是一个工具,就像计算器、扳手、螺丝刀一样,把它作为机床操作人员或工艺人员的一个常备工具。这样一来,CAM的选型和应用,完全可以绕过信息化这个环节,由车间的工艺人员来主导,毕竟他们是真正的使用者。
国内的正版CAM市场较正版CAD市场要小得多,可能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种现状的原因还是在需求上。我们看到,手工编程在很多企业还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企业对生产效率的渴望,这部分需求会逐渐转变成对CAM软件的需求。另外,单套CAM的采购成本相对CAD来说比较大,同时,CAM从开始到熟练应用以及最后给企业带来生产效益,需要涉及到软件、机床、工艺、刀具等多方面的因素,往往需要多个阶段和周期计划才能实现。因此,CAM的学习成本比CAD高得多,而且价格很难降下来,市场发展也很难与CAD看齐。
CAM与CAD集成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数据兼容性的问题。目前从技术上已经得到很好地解决。CAPP实际上可以对CAM的应用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工艺人员可以按照CAPP的工艺流程来编制加工程序。除了经过二次开发之外,CAM软件还不可以直接利用CAPP中的工艺流程直接生成程序。相反,如果把CAPP放在CAM的下游,CAM可以生成工艺清单,这些数据可以反馈到CAPP中,由于涉及到更多的二次开发的内容,因此很少用到这样的方法。目前更多的CAPP是国产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并行,很少有交叉,更谈不到集成的问题。同时,CAM的应用会随着CAD的普及而进一步地得到扩展,独立的CAM市场也将进一步地形成。
Edgecam可以无数据转化地直接读入各种CAD模型文件,与CAD无逢集成是他的特点之一,尤其针对实体模型可以实现真正的实体加工;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得Edgecam成为一个通用的CAM平台,可满足从产品加工到模具加工中的多种车、铣数控编程需求;作为一款独立的CAM软件,在关注于CAM领域的创新之外,对于CAM的智能化更充满热情。
Edgecam优秀的数据兼容性和设备兼容性,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在CAM进程中,无需考虑CAD平台和设备的选择,甚至可以先上CAM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再考虑CAD平台和设备选型,给企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在未来的市场上,与一些大型企业相比,处于中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在数控编程方面的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因为产品的设计等核心技术可能都掌握在上游的大型企业手中,中小型企业往往被牵着鼻子走,信息化的建设也受到很多限制,而且人才匮乏现象显得非常突出;但是中小型企业有它的灵活性优势,产品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宽阔,因此这些企业在信息化上面的投入不应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绊脚石。针对这一点,我们提供了包括产品模块、人才培训等多种组合方案和灵活的产品维护体系,保证企业的投入能够真正地产生价值,并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灵活地变化。
CAD的发展必然会促进CAM的应用。但是这种促进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段时间让企业来适应和
转载请标注来源158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