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尤其那些高端机床,绝不是普通的产品,它有着独特的行业气质。
高端机床可以称之为“老汤骨头”行业。啃的是硬骨头,喝的是老汤。一锅老骨头汤,百年老汤不能换,换汤就会死。日本发那科的数控系统独步天下,老社长是本土博士,儿子是美国博士,孙子是美国伯克利博士。那些总工、助手一直没变。这些老家伙就在一起熬呀熬,熬出了机床业的老骨头精,也打造了一个无敌的研发体系。再看看日本的大隗、牧野机床,老领导老骨头都在精神抖擞地工作。体力是不行了,但体系却一直在健康地运转。他们也没有大理论大口号,说话也比中国企业家要小心多了,对未来的判断都是左顾右盼。而在中国,机床老总们演讲要跟随着社会调子走,业绩要跟着地方政府规划走。结果就是伤亡巨大。
可以说,那些倒下的十八罗汉和地方国企机床,死亡证书上都免不了会有地方政府的印章。
黄石锻压机床厂,本来获得滋润透腴,黄石国资委非得要跟三环捆绑上市。
黄石多了一个上市公司,市场少了一家技术独特的锻压厂。黄锻被上市集团抽干榨净之后如今已经奄奄一息,正在被昔日黄金老搭档比利时公司所收购——多年的比利时伙伴一定看的是目瞪口呆然后下手白捡便宜。机床注定不是GDP的宠儿,它是国家安全的命脉,岂能以GDP论英雄。但是,地方政府非得让机床厂有GDP贡献,国营企业的厂长如何顶得住地方的安排?如果抗衡,领导线被拿下来;如果追随规模走,很容易就陷入困境。西部有一家国营机床厂国内排名领先,十多年来风风雨雨中,都能或小康或温饱地活下来。业绩虽然未必一直都很好,但某些技术非常先进成为王牌,加上其他产品布局也养活上万人。只有行业智能星,才能在这种好周期坏周期颠簸不止的机床大浪中,一直屹立不倒吧。
然而去年一纸调令被换岗另行安排,多年布局毁于一旦,许多卡脖子技术的攻坚战,都是一朝梦断。半年多来,昔日精心培养的精英正在纷纷散去。
心痛呀。不挣钱的机床行业,如果再没有信念和希望支撑,哪里会有人呆在这个行业?高端机床伴的研发,是伴随着昂贵的基础研究投资。
美国曲面加工之王格里森机床,那都是要养着非常顶尖的数学家做基础研究的。
换一波领导人,就会换一茬思路。新领导,在新的期望值中,必须要做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业绩)。这是明显违背机床行业规律的。这就是为什么精度之王的瑞士和德国机床,动辄都是百年老店。这是由机床行业的“老汤骨头”的行业属性决定的。而在中国,顶梁柱的机床企业,会被GDP放大镜死死放大,甚至透焦烤焦,几年业绩不振,就会被拿下。这就也使得机床当家人不得不四处觅食,扩大规模,最后磕倒在“机床老汤”的陷阱之中。中国机床就是在这种“创新”氛围中,重复地原地蛙跳,周而复始之中回到原处。一声长叹,中国机床离日本机床的差距,与七八十年代相比,差距不是更小,而是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