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乌克兰冲突爆发后,外长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的强调过中国对亚洲安全形势的重视程度,他曾指出亚洲国家绝对不是大国对抗的棋子,不能允许阵营对抗在亚洲地区重演。
为何要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有些人想把乌克兰模式复制到亚洲身上,以牺牲亚洲安全为代价满足自己的私利!
这种担心并非是空穴来风,反而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愈发得到验证。
4月底,日本宣布将参加北约峰会;紧接着,岸田文雄又跑去伦敦跟北约的二当家英国签署具有准同盟性质的新防务协议。有这个法律依据在,英国今后就能堂而皇之的介入东亚地区事务了。
至此,英日同盟关系结束的一百多年后,这两个分列于亚欧大陆两端的岛国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这对于牵着狗链子的美国有着十分重大的地缘意义!
正当外界还在猜测日本和北约走近的动机时,韩国那边也平地一声惊雷:其头号情报机构国家情报员于5日正式加入北约旗下的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由此成为该组织旗下的第一个亚洲成员。
从日本到韩国接二连三的信号表明,北约,这支立足于欧洲的地区性军事联盟,正在向全球性军事联盟的方向扩张。
正如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在27日的政策演讲中叫嚣的那样:
昂撒人需要一个全球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全球化带来的政治影响非同小可——
一方面,将在国际局势上形成一种整个世界围剿中国的政治氛围,降低其他国家对我们战胜美国的信心阈值。
另一方面,北约作为世界上最大军事联盟组织,一旦它扩张到欧洲以外的地方,非黑即白的挟持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你不加入便是敌人。如此一来,原本两边都不想得罪的国家要么加入以美国为首的阵营,要么倒向中国寻求保护。
最后会发展成什么局面?
两大对抗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成型从而推动新冷战的爆发,这样的结果是中国长期以来极力阻止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北约全球化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把美国单独对抗中国时颓势尽显的疲态感暴露得一览无余。
北约的性质是军事联盟组织,既然是军事联盟,首要目标便是冲着打仗去的。
中美最大的爆发点在哪?
台湾!
经过多番的兵棋推演,美军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在第一岛链内作战是根本不可能战胜中国的,而俄军在乌克兰战事中的频繁失利进一步强化了美军这种认识。可以说,美军现在对乌克兰的心态是非常矛盾的,既开心又忧虑。
开心的是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出奇的强悍,俄罗斯拖得越久,损失越大。
忧虑的是美国只是给乌军提供了一些情报和卫星定位支持,他们就能凭借着技术指标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导弹,三番五次的击中俄军舰艇。截止本月8日,乌克兰对俄罗斯海军造成的损失包括一艘重型巡洋舰、一艘护卫舰、一艘登陆舰、两艘轻型登陆艇。
这一系列战果表明,先进立体的侦查手段和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在现代战争的毁伤效果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恐怖。
不可否认,俄罗斯海军武备松弛,防空技术拉胯,维护水平等同于没有,完全没法跟强大如斯的美军相提并论。
但大家不要忘了,中国也不是乌克兰!
论侦察手段,除了美国几架全球鹰战略预警机和一小部分的卫星支持外,就剩下土耳其产的TB2型战术无人机了,而中国在第一岛链内的信息感知能力,即便是美日韩加起来都没有一个能打。
在太空,有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红外成像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在天上,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电子侦察机、预警机;在海洋里,有潜艇、海洋监视船、声呐浮标、反潜巡逻机。
这般多维一体且密如蛛网的侦察系统,使得中国在第一岛链内的信息感知能力,足以精细到对每一平方公里进行24小时1440分钟不间断的监控!
美军的航母舰队只要敢进来,行踪跟裸奔没啥区别。
论打击手段,海王星亚音速反舰导弹和圆点弹道导弹是乌军的主要家当,咱们中国不才,这几十年对美国庞大的航母舰队担惊受怕,折腾出不少专门打航母的武器和战法,由陆基反舰弹道导弹、海基反舰弹道导弹、陆基超/亚音速巡航导弹、空基超/亚音速巡航导弹、潜艇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等数千枚制导武器构成的多元化海战打击模式,恐怕十艘航母都消受不起吧。
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击碎了现代战舰反巡航导弹的不败金身,对上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最恐怖的反海洋作战集群,号称防空能力天下第一的美军未必能比俄军好到哪里去。
所以美军在介不介入冲突的问题上更加纠集了。
不介入?
台湾是美国第一岛链连接南北的枢纽,如果台湾丢了,南北通道被切断,第一岛链会随之轰然倒塌,身处北方的日韩将彻底沦为孤岛。
再考虑到第二岛链岛屿稀少且各岛之间距离遥远,无法形成有效的立体防御体系,极易被各个击破,第二岛链也得跟着完犊子!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要么龟缩至澳大利亚,要么回防阿留申群岛至夏威夷一线,反正西太平洋这一亩三分地儿他别想呆了。
介入又打不赢,战败的后果难以承受。
最轻的代价是美国势力范围从此退出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最重的代价是,被修昔底德陷阱荼毒已久的外界很有可能把这一战视为决定两国谁才是世界老大的新老大国权力交替的争夺战,美国要是输了,霸权瞬间解体。
一言以蔽之,不管美国介入与否,结果都一样:东亚守不住了。
东亚失守所产生的衍生性影响实在太大了,地缘政治倒是次要的,因为它本质上是以空间换时间,而技术上的进步让地理上的空间感相对越来越薄弱,传统地缘政治学说的底层结构已经被动摇了,真正重要的是产业。
东亚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聚集区,五大环节除设计之外,剩下四个环节的东亚成分均超过50%。
全球15家顶级半导体设备厂商有9家在东亚地区;
全球十大IC设计厂商有4家在东亚地区;
全球十大IC制造厂商有8家在东亚地区;
全球十大封装厂商有9家在东亚地区;
全球半导体材料出口份额仅日本一家就垄断60%!
美国的产业链金字塔体系分散在世界各地,而对这些远离其本土产业的控制,是通过强权政治来完成的。在美国看来,如果他在东亚地区的强权政治不复存在了,其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控制权也会丢掉,相应的获得东亚地区主导权的中国同样将获得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主导权!
这意味着啥呢?
第四次工业革命后的人类社会是智能时代,是万物互联时代,是电子信息时代。
微电子半导体是构成这些东西的底层架构,就像机械工业不能没有石油,蒸汽工业不能没有煤炭一样。总之,没有半导体,就没法进行产业升级,没法进行产业升级经济就得停滞。换句话说,东亚的失守将导致中国控制住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工业大命脉!
基辛格对此应该会感到似曾相识吧?
后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句子不动,把主语“石油”替换成“半导体”,理论一样成立
美国能接受他和石油时代的中国角色互换的结果吗?
不能!
但打又打不过,降又降不得!
还能怎么办?
北约全球化,通过吸纳日韩入盟增加我们的开战压力和成本,倒不失一条好路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是铁了心想把日韩给推下水,韩国的态度暂不明朗,但真到了哪一天估计也轮不到首尔做主,除非有人冒着巨大的风险反水起义,反观日本的态度就很积极,连南边有事等同于日本有事这种话都说出口了,看来是铁下心想替干爹蹚浑水。
这下球踢到了中国一边,日韩下场,或者美军借助在日在韩的军事基地下场,那我们要不要把反击范围扩大到相关地区呢?
如果不扩大,美国没有伤到根基,局势很难有决定性进程。
如果扩大,北约是集体防御性质的军事同盟,对一个成员国的攻击,视作对整个北约的攻击。对付美日韩三国和对付拥有30个成员国的北约是不同的,就算其他国家不相应或象征性的相应集体防御机制,在国际上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和成本也会相当大,毕竟名义上打成了世界大战。
这就是为啥日本近期裹着北约上蹿下跳的根本原因,只他跟美韩,压根没有任何胜算可言。拉上西方其他几十个国家便不同了,下场的人越多,小日本越以为咱们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岸田文雄在英国说明天的东亚可能成为乌克兰
咱们若是投鼠忌器当然最好,但动起手来,美国还有新算盘在后面等着。
军事战略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坚壁清野,是指坚固堡垒的同时,清除野外一切能用于支持敌人作战的物资。
美国在东亚的底线思维在于清野不在于坚壁,因为他们知道守不住,而清野的野指的则是东亚庞大的产业链集群,尤其是半导体产业链!
戎评在以往的文章中给大家分析过,美国想要在常规环境下重塑半导体工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工程师数量、产业环节间的衔接、基础设施配套、销售市场等各方面都是问题。
既然常规环境不行那就制造一个非常规环境呗。
什么是非常规环境?
战争!
资本趋利避害的习性是与生俱来的,美国拉日韩下水,再加上一个本处于旋涡中心的台湾和当事方的中国,等于说全球半导体产能的主要供应商全都卷进去了,这样的话,远离旋涡中心的北美大陆自然就成了避险的头号港湾。
等战争结束后,即使中国赢了,但日韩跌倒了,东亚半导体产业链打烂了,美国吃饱了,不说他还有力气接着斗,就亚洲这堆烂摊子便够咱收拾的!
现在知道外长为啥反复强调,亚洲国家绝对不是大国对抗的棋子,不能允许阵营对抗在亚洲地区重演了吧?
既是亮明态度,也是在警示某些别有心思的国家。
所谓大象打架蚂蚁遭殃!
真帮着美国在东亚地区闹事,隔海相望的美国本土不会有事,有着对等战略反击力量的中国本土也不会有事,那么,战场会放在何处呢?战争会在哪里进行呢?最后又会打烂哪些地方呢?答案不言而喻。
区域内的国家需要想明白一点,高手过招,点到即止,中国和美国都不一定会输,但夹在中间充当内奸走狗的人一定会输,而且输得再无未来!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