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电费涨到7、8块,你想过生活会成什么样吗?早点变成好几十块?打车100起步呢?
大部分人会变成穷光蛋吗?企业会大面积破产吗?
一定会!
卢布经历过资产瞬间清零!
而欧洲正在经历!如果让你准备接收欧洲的制造业。
你准备好了吗?这不是天方夜谭。
现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巨头,比如大众、宝马,全球前2名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和赢创,欧洲最大的飞机制造商:空客,世界排名第一的有色金属“锌”的生产商:
新星,欧洲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等
诸多知名企业为了避免破产不得不转移资产远离欧洲,因为缺气和电的欧洲,不可能再支撑制造业。
现在。电价已经涨了10倍;这意味着所有配件都跟这涨价、比如大部分制造业都需要的铝!
他需要“电解”;生产一吨大概要14兆瓦时的电,按照曾经的电价,900多人民币。
现在,9000!一吨铝现在才多少钱?2200多美元,这不就越卖越亏吗?
而欧洲40%的天然气的北溪管道还被炸了,挪威的海底电缆也切断了,没有天然气那就什么都干不了!
更别说取暖了!你保障不了供暖,谁上班?
德国北欧等国家可是比东北还要冷的!
而且能源供应还陷入了死循环,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想扩产就得投更多的钱“减碳”,得不偿失!其次,即使美国想帮忙!也运不出去,因为,天然气想运走,必须经过低温液化,转入LNG液化天然气专用的运输船,但是,全球加工的LNG液化厂也不过才50座,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转化工厂,给他们用,如果想新建LNG液化厂,那更不要想了,造价好几十亿美元不说,建设周期至少四五年,再有,LNG液化厂有,专门运LNG的船也不够,全世界只有600多艘,正好够欧洲自己用。
那别的国家就都冻着了?最后,即使你能解决运输供应,也解决不了港口接受问题。
因为天然气需要专业港口,能将高压转化为抵押,才能接入燃气管道,而欧洲能接收的港口的最大体量,也就7000万吨左右,而需求是1亿吨
所以就算解决也有3000万吨的缺口。
1吨天然气,大概是1390立方米,3000万吨,就相当于400多亿立方米,一个家庭,一年差不多二三百立方米够用,一计算相当于2亿个家庭没气用,整个欧洲4亿个家庭,一般人回归院士社会。
所以,只能把工业的电和天然气转为民用。所以制造业的转移,也几乎成了定局!
怎么感觉这招够狠呢?那么,整个欧洲的制造业会转向哪呢?众所周知,全世界就那么3个制造业中心,德国、美国和中国!
美国的优势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国,土地价格便宜、电价也跟我们差不多,前段时间,还出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补贴法案,所以,欧洲的一些汽车厂商、钢铁和化肥之类的企业,就有很多跑美国去扩厂、建厂、建研发中心的,但美国有个致命缺点,工人成本高、效率低。
我们国家的优势呢?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善;供应链、产业链完善。
2021年制造业增加额30多万亿,占全球比重30%,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和消费国,去年全球贸易额40多万亿,占全球的13.51%,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能源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对比美国更有优势,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全球最稳定的社会制度,
那最后谁会成为最大赢家,显而易见了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众、宝马、空客、巴斯夫等众多国外巨头,在中国的投资要高于美国的根本原因,那关键问题来了: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第一个,就是会增加用工需求和老百姓收入,老百姓手里钱多了,自然消费也就起来了,当然了,企业多了,税收就必然会增加,政府也就能有更多的钱,投入到民生了,最后,就会促使我国经济强劲复苏,
第二个,就是会促进“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
第三个,空心化的欧洲,进口需求必然会增加,还能给我们带来订单。那么,到时候,无论是打工仔,还是创业的人来说,都将会带来新一轮的“机会”,但是,在机会到来之前,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