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B-21首度公开亮相,并引发外界舆论普遍关注。美国军事媒体《1945》对这款轰炸机作出了极高评价,认为它在隐身性能与使用成本上较B-2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同时《1945》认为,美军B-21具备深入中国腹地打击的能力,可以在出入自由的情况下轰炸任意关键目标,而目前中国的一众防空手段都无法威胁这款最新的隐身轰炸机。那么,美媒对B-21如此自信的评价是否合理呢?
B-21的性能究竟如何?
在评价美媒观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看看这款号称“全球最先进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性能水平究竟如何。
从外观来看,B-21与B-2十分相似,均采用了经典的飞翼式布局与背负式进气道,通过翼身融合体的设计来减少机身表面积,从而达到RCS值更低的效果。
不过,B-21也在一些领域产生了改动,例如取消了B-2上的前缘锯齿,同时机身较B-2缩小了一号,这导致B-21的性能其实也较B-2有所缩水。
按照美国军工企业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B-21发布会上的说明,B-21的起飞重量在70~90吨之间,载弹负荷为6~11吨,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航程可达9000~10500公里,这些性能数据均比B-2的指标有所下滑。
不过B-21比B-2更具优势的地方在于低廉的部署成本与优秀的隐身能力。目前美军B-2轰炸机虽然性能强悍,但造价也颇为昂贵,单架造价超过25亿美元,而最新的B-21轰炸机造价仅有5亿美元,相当于B-2轰炸机的20%。
因此,在美军军费有限的情况下,B-21未来的部署数量必然会大大胜过B-2,从而让美军得以打造一支规模更大的空中战略打击力量。
同时在一系列最新技术的加持下,B-21的隐身效果也比上代隐身轰炸机更好。
B-2轰炸机的RCS值大约能控制在0.05平方米左右,而体型更小的B-21显然会拥有更小的雷达反射面积,美媒《军事观察》认为B-21的RCS值可能小于0.03平方米,隐身效果介于F-22A与B-2之间。
无视中国防空?过度自信
通过对B-21轰炸机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美军最新的B-21其实在单架性能上对比B-2有所下滑,但规模优势非常明显。
根据美军战略司令部2020年的战略假想报告,若美国想要“一劳永逸地”解除中国火箭军的威胁,需要派遣16架B-2、350余架F-35以及200余架空中加油机。
但若是由规模成本优势明显的B-21执行战略轰炸任务,那么美军航空战斗群可以更换为48架B-21、450余架F-35以及100余架空中加油机,在减少后勤类飞机的同时增加战斗机的数目,从而增加夺取制空权的力度。
很显然,B-21对美军的最大助力不在于单机作战能力,而是令美军的整体作战体系得到了升级优化。那么,中国是否具备应对美军B-21的手段呢?其实在2021年解放军举行的“金头盔”空军竞赛中,隐身飞机贸然入侵中国领空的结局已经有所明示。
在这场“金头盔”比赛中,解放军某航空旅大队长高中强驾驶国产隐身战斗机歼-20扮演“入侵方”,尝试“入侵”中国空军的防区。
高中强的个人飞行素质十分高超,他本人获得过“金头盔”的殊荣,是部队里的精英飞行员。但即使是这样“强强搭配”的假想入侵者,依然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防空体系。
高中强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坦言了失败--驾驶歼-20的自己最终还是在模拟对抗中惨遭击落。
歼-20是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全面、短板最少的隐身战斗机,机身RCS值控制在0.1平方米以下,而且具有隐身轰炸机不具备的超机动性与超音速飞行能力。
但即便如此,由精英飞行员驾驶的歼-20依然逃不过被中国防空力量击落的结局,那么体型更大、飞行速度更慢的美军B-21从哪里来的自信,能在中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
中国防空:发现即击落
实际上,解放军并不缺乏击落B-21的防空武器。从俄罗斯引进的S-400防空系统,不仅拥有91N6E超视距搜索雷达,而且其防空导弹的拦截半径高达400公里,拥有极其宽松的打击时间窗口。
同时,国产的红旗-9BE防空系统也拥有高达350公里的拦截半径,在搭配米波反隐雷达的情况下,同样具备威胁B-21的能力。
虽然B-21的隐身效果固然优秀,但中国的反隐感知体系建设也已经初具成效。
2019年,解放军北部战区部署的国产米波雷达在450公里外探测到了1架从日本转场韩国的F-22A隐身战斗机,它的RCS值小于0.01平方米,隐身效果比B-21与B-2还要更胜一筹,但依然未能逃过国产米波雷达的“火眼金睛”。
考虑到B-21的机身比B-2更小,内置弹舱也会更小,因此它大概率也不具备远程空射导弹的能力,只能以飞临目标上空的方式进行轰炸。因此,B-21若要执行对中国的打击任务,必须“以身试险”,飞越2000公里的中国领空。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层层布防的防空体系将会如同一道道渔网捕获这群“大鱼”,同时中国空军的数百架歼-20、歼-16等战术飞机也会肩负拦截任务,对入侵者发起毁灭性打击。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军想要依靠B-21对中国实行战略威慑的想法都显得过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