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欧洲媒体撰文称,受特别军事行动的影响,俄罗斯已经进入了战时生产动员体制,也就是在不影响国内其它行业生产的情况下,最大功率的生产军事装备。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炮弹产量上,俄罗斯已经做到了年产300万发的水准。
那么,这样的水平对于中国来说,属于什么水平呢?据媒体此前的粗略统计,中国过去30年共计生产超过了2亿发炮弹,年产量平均在700~800万发之间,而且这还是没有社会资源动员,仅维持日常需求和战备库存的情况下。
如果中国工业能力全开,俄罗斯的炮弹年产量,中国实际上1个月就能搞定,或者还不需要这么久。
工业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二战时期的美国工业能力被许多人奉为是传奇,相较于苏德英和中日在战争中后期愈发疲惫的工业产能,美国的工业能力在罗斯福宣布参战后得到了极大提升,源源不断的坦克装甲车,航母和驱逐舰等走出厂房投入战场。但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及欧洲错误的预判了未来发展形势,开始搞“去工业化”发展,将生产设备和企业往外迁徙,使得欧美工业开始“空壳化”。而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就是因为苏联倒下后,欧美的军事压力开始骤减,原先维持的企业因为地皮租金,运行成本,人工费用等,开始不划算,故而才迁徙。
在欧美搞“去工业化”的同时,中国开始收获改革开放的硕果,对于外企的到来,主动降低地皮租金并解决工人的问题。虽然这一举措引来了许多人的不满,认为这是在“打洋工”。但实际上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些工厂企业的到来,解决了我们庞大的工作岗位需求,许多青年和乡镇得到了新的发展。先进的机器和流水作业的形式,帮助我们从农业化国家跃进成了工业国家。过程中虽然会付出庞大的代价,但这是每个国家在社会结构转型时都要承受的。在这些举措的牵引下,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开始完善,为了满足工业需求,我们大力投资基础建设,我们现今出行的高铁,地铁,都是转型的福利。
在成为“世界工厂”之后,我们的工业能力也开始急剧膨胀。这些年来,我们的军备革新速度一直被外界认为缓慢,实际上这是国家控制的结果。如果不限制生产,中国坦克和装甲车等单位的年产量,够武装不低于10个集团军的规模。枪炮不限制生产的话,堆积起来的总量,足够打2次世界大战。目前,中国每年生产50架以上的五代机,不低于300架的四代机,是战时情况下的俄罗斯数倍。如果开放生产,欧美日韩的年产量加起来都比不上我们。力量越庞大,越要去控制,这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