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圈,可以这样来形容:比亚迪独大,"北上广"头大。
看看7月份的销量,比亚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2到第10名,加起来都没有比亚迪多。
比亚迪的领先优势,堪称碾压。
换言之,在新能源车赛道上,深圳对北上广的领先身位,简直让人望尘莫及。
传统霸主被逼到墙角,后起之秀咄咄逼人,这无疑是一场颠覆性的变盘。
北上广的传统车企坐立不安,而城市主政者也同样忧心忡忡。
求变尚有求生可能,不变则意味着等死,所以,现在北上广的汽车国企都把刀子朝向了内部。
先说说北汽,3月27日,北汽一把手换人,姜德义下,张建勇上。四个月后,汽车新能源也换了一把手,代康伟走马上任,刘宇不再兼任北汽新能源董事长一职。
连续不断的换人,且都是最要害的一把手位置,北京的主政者和北汽管理层深知,不变不行,小变也不行,必须大变,否则,将可能错过有限的历史窗口期。
再说说上汽。换人如换刀,上汽也希望能达到这样的奇效。
7月10日,执掌10年的上汽一把手陈虹退休,走马上任的,是王晓秋。今年60岁的王晓秋,曾任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上汽通用总经理、上汽集团总裁等职。
到8月份,也就是本周,上汽内部一些要害岗位,比如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副总经理,也都宣布换人。
上汽先换帅,再换将,从上到下,来一次大换血。
上海显然是被刺激到了。今年6月及7月,上汽集团更是被比亚迪超越,连续两月丢失月度销冠的宝座。这是前所未有的冲击。丢失王冠,屈居次席,一贯昂首挺胸的上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仅看七月份,上汽集团的产销量分别为23.75万辆、25.15万辆,同比下降42.57%、37.16%。兵败如山倒,只有通过大刀阔斧的变革,才可能重振旗鼓。知耻而后勇,上汽憋着一股劲。
再看看广汽。广州可曾是“汽车第一城”,因为广汽合资车,丰田系列、本田系列,都节节败退,如今也失去了“汽车第一城”的桂冠。7月广汽销量为141196辆,同比下降25.37%。广汽的新能源品牌埃安,7月的销量同比减少了21.7%。
广汽的管理层倒比较稳定,董事长是曾庆洪,总经理是冯兴亚,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毋庸讳言,面对这种空前的行业大洗牌,广汽管理层肯定是充满危机感的。
而对北上广的主政者来说,绝对是不可以让本市的车企在这轮浪潮中遭到淘汰的。因为汽车是个10万亿级别的制造大产业,牵涉无数上下游产业,堪称工业经济的明珠。
无论是城市的面子还是底子,汽车产业都是一座不可失守的堡垒。况且,地方政府本来就是这些汽车国企的大股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北上广一把手们都在以实际行动,力撑本土车企。2月20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莅临北汽集团就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尹力指出,“北汽要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不断迭代升级开发新产品并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塑造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上海,去年4月河9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两度赴上汽集团开展专题调研。
陈吉宁指出,“汽车产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上汽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转型事关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字里行间,是透出忧患感的,上汽集团好不好,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情。
此外,上海国资委近期也去调研了上汽通用。
我所在的广州,新市长孙志洋正式上任的当月,2024年1月,就到广汽集团广汽科技馆,就推动广州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随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广汽集团专题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孙志洋强调,广汽集团要树立国际视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而作为本轮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深圳的比亚迪倒是气定神闲,王传福暂时是稳坐钓鱼台了,当然,他不会掉以轻心。
而深圳好不容易出了新能源王者,当然倍加呵护,把护城河挖得更深。三中全会闭幕之后,深圳一把手孟凡利去调研的企业就两家,一个是华大基因,另一个就是比亚迪。
可以说,现在遥遥领先的深圳和迪王,遭遇了来自北上广的强敌围剿,这不仅是车圈的贴身搏杀,也是城市之间的掰手腕。
未来的新能源车江湖,究竟是战国七雄势均力敌,还是深圳迪王傲视群雄,我想,很快就可以见分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