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份是最容易出政策的季节,每年一到9月份小道消息满天飞。
前几天,摩根士丹利在北京调研的会议内容传遍了全网,让大家为之一振。
会议内容的小道消息就不给大家一一分析了,就其中一条的方向值得注意。
里面说我们要开始打破之前路径依赖的思维模式。
过去半年多以来,政策更侧重于投资端和供给端,通过产业政策推动产能扩张和基建改善。接下来我们可能逐渐倾向于通过强化社会保障福利这个方向来促进消费。
按照这个意思,政策的发力方向终于要转变了。
从以前的修路建桥大搞基建,转向提高普通人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福利,正式走上提升收入刺激消费的复苏之路上。
这个如果真的落地执行,就是开启了政策的新纪元。
虽然刺激消费已经提了大半年的时间,但是咱们更多的发力点还在于刺激这两个字上。
站在这个发力点上,它所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期待普通人在现有收入的条件下,能够拿出兜里的钱多消费一些。
所以过去几个月,我们看到了全国各个城市搞的各种五花八门的促消费政策。
郑州、宁波、合肥、西宁等全国各地争相发放各类消费券,汽车、家电、文旅、美食、家政,各个城市选择的商品范围不一样,金额不一样,但促销消费的急切心情是一样的。
上海、北京、济南、海南等地大搞消费新场景,上海的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北京重点培育7类消费新场景,都是在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上下功夫。
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家电的以旧换新启动,不同城市根据自己情况去补贴,如上海,大到冰箱、洗衣机、笔记本电脑,小到吸尘器、电磁炉、洗碗机,有钱的上海都给你补贴到位。
这些措施有效吗?
当然有效。
特别是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
这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3000亿大礼包。
这一次补贴比例为15%-20%,将超越2009年首轮以旧换新的10%,史上最高,补贴发下去,会对家电行业产巨大的促进和刺激。
但是除了这些政策,还需有一些根治消费疲软的政策搭配着出台。
当下普通人不消费的症结不是不想消费,没有消费的需求,而是在收入预期向下和身背债务的压力之下,无力消费。
无力消费,才是问题所在。
解决无力消费,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提高收入,一条路是减轻债务。
2
提高收入减轻债务,将普通家庭从债务的五指山下解救出来,或者减轻一下债务大山的压力,让消费更有安全感,这是当下促进消费实现经济复苏的绝佳路径。
近几个月的消费数据走势告诉了我们当下消费的症结。
8月的社零数据继续回落,环比7月底下降了0.01%,。在社零低位徘徊的背后,还有一个数据非常值得注意。
今年2月份起,城镇的社零同比数据一直弱于乡村的社零同比数据。拿8月份的社零数据来说,乡村消费同比3.9%,而城镇消费同比1.8%。
城市居民消费的能力竟然大大弱于乡村居民。
这还是仅仅按照城市和乡村的划分方式来看消费的变化。如果咱们仅看城市,按照一二三四线城市更能看出来不同能级城市消费之间的差距。
一线城市的消费在全国城市里垫了底。
今年6月份一线城市的消费数据一出来,惊呆所有人,有人用断崖两个字来形容四大一线惨淡的消费数据。
6月上海社零-9.4%,广州-9.3%,北京-6.3%,深圳-2.2%。
相比较一线消费的惨淡,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就好好得多。
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社零同比-0.7%,二线城市3.1%,三四线城市4.6%。
按照消费的排序,一线城市弱于二线,二线城市弱于三四线城市。
不是一线城市的平均收入比较高吗,不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更高吗,但是今年体现在消费数据上却呈现出来个倒转。
之所以出现这么个反常识的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房价。
房价下跌造成的资产缩水,对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冲击要远远大于三四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肉疼式的下跌从2023年开始,快速的下跌期有两个,一个是去年的下半年,一个是今年上半年。这两轮快速探底让一二线有房一族疼的龇牙咧嘴。
光看统计数据,无法体现出来一二线资产缩水的疼。
给大家鲜活的例子吧。
广州番禺万博的二手小区万博欧泊95㎡的小三房,2023年5月份成交价能卖到520万,现在挂价320万左右,只是一套小三房,一年多的时间资产缩水了200万。
同时期三四线城市对于下跌的肉疼体会却没有深刻。不少三四线城市其实下跌幅度没有那么大,特别是老家的县城,因为乡村结婚必买房的刚性支撑,县城的房价依然还挺能扛。
即使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但是因为总价比较低,同样跌幅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的实际资产折损没有那么高。
资产缩水造成的压力,对于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影响差别甚大。
不是三四线城市的人更敢消费了,而是一二线城市的人消费随着资产缩水出现了下滑。
再加上房地产全链条的调整,一二线城市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二线城市持房的人受到了收入和资产的向下双杀。
3
大家都没多少钱,可能一二线城市背债的房奴更艰难。
如何刺激消费,各路首席经济学家们已经在今年8月份吵得一片热闹。
8月份野村证券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就旗帜鲜明的表达了慎谈全民发钱的观点。
他说发钱这个行为适合短期遇到外部冲击时采用,现在已经过了发钱的最佳机会点。他建议真要发钱,只给特定人群有选择的发。
比如优化社保和医保体系,为低收入老人,农民工等部分人群支付更高比例的基本医保费用。
比如给生孩子的家庭补贴生育。
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建议直接发钱,还有经济学家建议进一步降息。
不管经济学家们提什么样的五花八门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支流最终都汇总到了提升收入和减轻债务这两条主河道。
提升收入的路径有很多。
增加就业、定向发钱、提升普通居民的社保保障、发放各类消费券,以旧换新补贴,全部都是好路径。
减轻债务的方式也有很多。
降低存量房贷、降息、银行对实在无能力还月供人的还贷协商,也全部都是解决办法。
上面这些路径和措施,有些已经在做,有些已经做过,有些即将开始。
总之,我们已经走在解决问题的路径上,只要方向正确,如果把握好节奏,最后总会能够走出当下的阴霾。
希望更多的惠及普通人的措施尽快落地,让我们能够更快的度过艰难的历史周期。